前10月規模以上服裝業利潤超千億,C2B新范式成為未來制勝核心!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567.7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61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9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服飾業1-10月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911.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實現利潤總額1033.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8%。
記者此間了解到,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前,近70%紡織服裝企業利潤占全行業10%左右,平均利潤率<1%。而就紡織服裝全行業整體來看,自2011年4季度收入、凈利大幅下滑開始,行業整體景氣度逐季走低。其中紡織行業率先下調,幅度超過服裝行業(紡織全部都是制造類企業,服裝包括紡服消費類企業)。紡服行業收入增速自2012年底起觸底回升,2013年上半年凈利增速伴隨收入緩慢增長而逐漸回正;而后由于服裝子行業費用投入的再度走高,以及紡織子行業原料價格持續下跌,產業鏈消化庫存、謹慎下單,訂單量、毛利率的壓力對棉紡織企業短期業績帶來一定的壓制作用,受此影響,凈利增速連續下挫至2014年4季度-11.55%。2015年至今,,行業整體收入得益于市場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訂單量增長,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同時,原料價格低位趨穩,帶動盈利空間有所釋放,毛利率基本穩定,凈利增速較上年同期低位顯著回升至至2016前三季度的7.66%。
海通證券分析師唐苓介紹,服裝子行業自2011年4季度起面臨需求增長乏力的外部環境,但業內企業普遍在2012年才開始意識到戰略調整的必要性,由于租金、人力成本的不斷走高,費用支出依舊保持前期快速擴張時的慣性,在收入低增長前提下,拖累凈利快速下行。在2013年低基數前提下,2014年行業整體業績仍同比下滑,收入同增-2.48%、凈利同增-14.95%,在折扣清庫存的影響下,毛利率繼續下行,充分反映了消費市場疲弱環境下企業經營壓力。然而,自2015年起,一方面,伴隨渠道減負后(處理庫存、關閉盈利能力差的店鋪)終端內生性指標改善帶來的自然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布局轉型,擴展盈利方向,或向產業鏈縱橫延伸,強化規模效應,收入增速回正。
在唐苓看來,伴隨前期折扣清理庫存的持續推進,行業整體毛利率水平相對穩定,但由于2015下半年起部分企業其他低毛利率業務的規模快速擴大,相對拉低整體水平。服裝消費市場經過品牌洗牌及結構升級,需求端改善趨勢顯現,伴隨前期庫存出清,店鋪調整顯效,費用率有所下調,帶動行業凈利率三季度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唐苓談到,當前,服裝子行業伴隨渠道減負后,終端內生性指標提升帶來的自然恢復性增長;龍頭企業在市場集中度提升趨勢下,所占份額擴大帶來額外增量;以及先發企業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布局轉型,業績增速同比持續改善。
記者此間在采訪采訪中也了解到,當前,本土服裝消費呈現出個性化、社交化、碎片化的特征,以網紅經濟、社交電商等為代表的新模式逐漸涌現,滿足特定化的需求,而在線下,通過店鋪整合,開大店、集合店,融入新興元素,為消費者提供最佳購物體驗正成為趨勢,而百貨業也正在向購物中心轉變,成本下降,與線上運營成本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此外,場景營銷帶來的沖動消費更容易帶來轉換率及客單價的提升。
前述海通證券分析師唐苓認為,供給側改革將是未來服裝行業的主基調。一方面,弱勢企業逐漸淘汰,訂單及產能向龍頭企業集中;另一方面,細分小品牌涌現,為供應鏈優化和整合提供了基礎,特別是在供應側過剩、小品牌涌現背景下,打造小而美+柔性生產+補貨制的C2B新范式成為服裝行業制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