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裝產業務實轉型:嬗變與創新
以“嬗變·基于供給側的創新”為主題,日前由寧波市人民政府、中國服裝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男裝高峰論壇在寧波舉行?;顒友埿袠I專家、企業家就如何在新常態下以時代變化和需求為突破口,以文化和創新為載體,以現代科技為手段,探尋男裝產業突破之路,促進男裝產業轉型和發展。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寧波市“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城市”稱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寧波國際服裝節舉辦二十周年之際,寧波服裝二十年來的發展亦是中國服裝產業發展二十年的縮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我們構建了全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體系,積累了非常豐厚的產業資源,成長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優秀品牌和優秀的企業家,是這一代服裝人的情懷與夢想支撐著中國服裝產業在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史上寫下了非常濃重的一筆,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美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
當前,行業正走到一個新的轉折期,面對新消費變革、新科技變革,我們有挑戰亦有機遇,而作為完全市場化的行業,中國紡織服裝業越是碰到困難、壓力增大時,調整改變的速度和步伐反而會加快。透過此次寧波服博會可以看到,不僅企業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都在快速提升,寧波市政府、經信委亦對紡織服裝產業非常支持,大力推動產業向前發展。下一步,寧波將不僅是制造力的提高,還有文化創造力、社會責任力等綜合軟實力的提升,以打造可持續發展城市。
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仲朝亦在講話中表示,作為寧波的支柱產業,寧波紡織服裝產業業已形成產業集聚化、產品多樣化、品牌多元化和市場細分化的發展格局,年產值接近兩千億元,年出口總額超過四百億元,是我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服裝品牌基地和出口服裝基地,擁有雅戈爾、杉杉、羅蒙等一大批知名服裝企業和服裝品牌。為實現新時期服裝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和提質增效,論壇匯聚各界精英共同探討服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梳理新常態下男裝產業發展的新途徑,以期給男裝產業發展帶來新的視野和啟示。
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在活動中首先肯定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服裝行業為我國消費品領域發展及國際出口創匯等所做的巨大貢獻。他表示,盡管近年來,行業出口并不太理想,但內需市場值得關注。特別是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紡織業仍保持了6%的增長,在出口并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這顯然是內需在發揮作用。他建議企業要樹立自信心,牢牢把握當前服裝行業發展機遇,增品質、提品種、創品牌,通過升級產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逐漸做大影響力、做強品牌。
中國社科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在綜合分析宏觀經濟未來走勢時指出,受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影響,今后兩年男裝出口前景并不樂觀。國內方面,今年前三個季度GDP保持6.7,走出L型發展,同時從近段時間的國務院新聞會議中可以看到,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提法中已經把改革的位置拿到前面,這意味著中央已經意識到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加快結構的調整,并且中央政策也開始注重輿情管理,即增強投資者、企業的信心。
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大筠在分析中國消費新趨勢與模式創新時表示,當前行業所面臨的機會是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大的成衣制造,未來也最有可能將目前現有的世界時尚產業鐵三角關系(法國、意大利、美國)變成四邊形國家主導。他認為要想抓住這個機會,企業需從客戶價值與需求創新、降低成本、掌控市場定價權、提升產業布局能力等六個方面創新商業模式。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則認為智造時代要緊的是制造模式的選擇,他借用日前馬云在杭州云棲大會上發表的一段話直指未來三十年,制造業如果不向前、不發展,不搞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那么將可能被時代所淘汰。他表示三十年前寧波的服裝工業化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的排頭兵,三十年前寧波甬江服裝廠造就了現在的杉杉集團,也造就了鄭永剛這樣的功勛人物。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寧波市的男裝制造企業應該瞄準C2M向智能化制造進軍,做好智能化制造的排頭兵、領頭羊。
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許慶華則分享了海瀾之家在零售渠道方面的發展。他表示,過去的十四年來海瀾之家一直在潛心經營,不折不扣地執行全渠道運營策略,通過整合行業上下游優勢資源,以品類豐富的高性價比產品贏得消費者信任,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男裝國民品牌,實現2015年企業市值、品牌價值都排在行業第一位。而面對新形勢下的渠道變革,海瀾之家將從精準產品定位、建立大數據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化配送、整合多種營銷手段開展精準營銷、提升門店體驗感和服務質量、走出去和引進來同步進行等方面強化產品、營銷、技術的線上線下融合步伐,逐步擴大海瀾之家未來服裝版圖,力爭做世界知名男裝品牌。
“產業嬗變、文化現行”是依文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張挺此次的演講主題,在他看來,2015年依文營業收入增長21.6%,2016年上半年仍保持19.5%的增長,預計全年增勢超20%以上的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了品牌的文化力塑造。比如主張員工和顧客都能工作得有聲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做人有情有義,并以此貫穿到所有銷售和顧客互動環節中;做情感營銷,通過建立手工坊、博物館傳承手工文化,與消費者建立文化認同感等。
在歷經多年品牌發展后的雅戈爾則在當下更加注重以顧客為中心,并建立以產業鏈為核心的快速反應機制。據雅戈爾服飾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綱高介紹,企業今后將重點發展雅戈爾、GY、MAYOR、Hart Schaffner Marx、漢麻世家五大品牌,從生產經營企業向品牌運營型企業轉變。顯然,面對產業變革,這些男裝領軍企業都在探索實踐轉型之路,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只有在把服裝產品做好的情況下,技術、互聯網、服務才能彰顯,以此建立起新的優勢,才能更好為時代和消費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