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悅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科技成果亮相寧波
你一定想不到,一款款看似時尚的運動背心,卻是能暗藏玄機:穿上它就能24小時監測自己的心率,而且活動自如,絲毫不影響日常生活。十年磨一劍。由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張輝博士團隊和寧波愛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國內首款心電監測智能服飾面世。12月26日,“穿悅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儀式暨心電監護智能服飾戰略簽約及新品發布會在寧波市舉行。接下來,小編帶你了解一下詳細內容……
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發言并表示祝賀
十年研究技術難點在于布料
張輝介紹說,研究團隊通過連續十年研究,先后攻克柔性傳感技術、服裝款式設計、硬件技術算法和遠程醫療等技術難題,才獲得了這樣的研究成果,而這個技術的最關鍵難點在于一塊特殊材料的布。
應用前景廣泛已獲十余項專利
專家認為,這款智能服的核心功能是擁有可穿戴心電監護系統,能夠實現人體生理信號的低生理負荷、長時間連續動態監護,從而起到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長期監護和及時預警,為實施及時有效的醫療措施提供依據,降低突發危險。
張輝介紹說,只要打開藍牙,在手機上就能看到穿戴者的心電圖,有心跳、頻率等數據。同時可以通過APP實現多部手機共享數據監護,方便子女通過現代科技關注父母心血管健康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此外,APP里還搭建了家庭圈概念,穿戴者每天的心臟健康情況都會根據設置發送到醫院或者家屬手機上,可以隨時查看穿戴該產品的家庭成員心臟情況。
“這個技術不僅僅可以應用在健康養老,其他如保險行業、礦下作業、公交行業、遠洋運輸行業等都可以應用。”專家說,“比如我們跑步愛好者就可以穿戴,隨時進行監測。”
據悉,該項技術已擁有柔性穿戴器件相關領域的專利十余項,并先后獲得中國創客大賽金獎、創客中國大賽一等獎等,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寧波智造”。
“穿悅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科技成果亮相寧波
科技專利轉化實現“三方接力”
心電監護智能服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昨日,與會的中科院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專家表示,心電監護智能服實現了穿戴設備舒適性與測試性的高度平衡,實現了人性化開啟與智能化鏈接的有效融合,實現了測試時間靈活與測試數據精準的完美統一,實現了多軌數據傳輸共享與遠程數據分析服務的客戶體驗,不僅是國內首款心電監護智能服,并且相關技術儲備已具備更廣穿戴設備領域應用的可拓性。他說:“相信該產品的出現,也會成為寧波這座中國服裝之都在新的科技時期給國人帶來的驚喜與福音。”
這項技術也得到了企業的青睞,在昨日的科技專利轉化儀式中,愛邦公司正式與紡織學院簽訂科技成果轉移合作協議,紡織學院隨后以科技轉移資金重獎張輝博士等研發人員,而張輝博士則以獲得的科技獎勵正式參股愛邦公司。
看似簡短的三次資金轉移,卻實現了科技轉移、科技獎勵、科技創業的“三方接力”,繼而更好推動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這一轉化過程描繪了科技化生態鏈和產業鏈新模式、新思維,為寧波市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新案例。
昨日,愛邦公司還與中科院計算所、材料所、納米所“一院三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寸草心”心電監測智能服飾將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并將與相關醫療機構合作,推出圍繞心臟健康的系列服務套餐。 “布料的結構及材質非常重要,我們用了20多種材料進行反復實驗,但效果并不理想。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我們最終研制成了銀和氯化銀這兩種材料混合合成的布料。”張輝說,這種特殊布料既實現穿戴物品的日常使用功能,又實現人體生理信號的監測功能。實驗證明,這種布料能用洗衣機洗滌。
昨日在演示現場,這種“心電監護智能服”看起來就是普通而時尚的運動背心,外觀和緊身的彈力背心很相似。不過,仔細看還是能發現其中的異常:背心的黑色邊緣有兩塊5厘米左右長度的淡黃色布料,這就是該項技術最核心的部位。
張輝說:“大家知道,傳統心電圖的電極是帶膠的,其缺點是不能長時間粘貼在人體上,時間長了,皮膚就會發紅發癢。而我們的這個心電電極,是制作在這種特殊材料的布上,緊貼人體,效果和傳統心電圖的電極一樣,但不會導致人體過敏。”
此外,在進行傳統的心率檢查時,檢查者要躺在床上,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查,而這件背心可24小時穿在身上,并且不影響身體活動,達到隨時監測心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