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家北京服裝企業落戶滄州
作為河北省重點項目、承接北京疏解服裝生產企業的滄州“東塑明珠服飾產業創意園”日前奠基,截至目前已經有1400多家北京服裝生產企業簽約準備落戶滄州。
大紅門服裝市場的形成是以“裁縫店”為雛形起步的,后來經歷了“擺地攤、進大棚、入市場”,慢慢形成大紅門地區的服裝生產、批發及輕紡面料、輔料批發等整個服裝產業鏈業態的存在,并帶動了其他鞋類市場、小商品市場、五金市場等產業的發展。
汪老板可以說見證了這一發展歷程。“剛到北京的時候就是租個民房,在民房里自己做衣服,拿到攤位上去賣。”汪老板說,后來他的服裝生產廠規模越來越大,地方也從三環外搬到了四環外,然后到現在的六環邊上了。“服裝生產廠已經搬到了河北另外一個地方,北京的就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給衣服繡花,一年要加工五六十萬件衣服,員工有100多人,而分布到北京各個市場、區的店鋪經營人員就算不清了。”汪老板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北京在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他們的服裝廠雖然已經在六環邊上了,可是據說也在疏解范圍內,去哪里成了他們目前最關注的問題。“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我河北的廠子也因為北京的廠子算是有‘組織’的,要是全搬到我現在的廠子,就和同行們分開了。聽說方仕集團要到滄州,我們就跟著過來了,未來發展空間還是不錯的,我準備直接買地建廠,定了10畝地,準備把飄在外面的服裝生產廠也集中到滄州,踏踏實實地發展。”
東塑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奠基的是占地2萬畝的服飾文化產業園,位于滄東開發區,園區將統一規劃建設,并且房屋屋頂全部安裝光伏發電,年發電量為5億度,總投資536億元。園區建成后能承接北京疏解大中小服飾生產加工企業,形成30萬產業工人的規模,產值超千億。產業園西側配套建設1萬畝的綜合生活園區,其中2000畝的武術雜技主題公園,8000畝住宅、學校、醫院、辦公等綜合生活區,總投資480億元。另外,今年4月滄州還將在高新區開工建設占地1000畝的現代商貿+電子商務平臺及保稅倉儲、分類加工、物流配送項目,預計能承接北京相關商戶3萬余戶,增加就業人員近10萬,配套承接住宅項目占地1500畝。該項目與明珠商貿城一期銜接,形成營業面積共220萬平方米,集批發、購物、休閑、娛樂、餐飲、商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商貿綜合體。目前,明珠商貿城已簽約北京疏解商戶超過7000家,已經入駐開業800多家。
大紅門疏解辦宣傳外聯部部長楊鐵梅介紹說,服裝生產環節是北京服裝產業鏈的核心,經過調研,最高峰時期北京市有1.5萬多家服裝生產企業。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70%的攤位都是北京服裝生產企業在經營,他們大多集中在大紅門以南的大興區五、六環之間,據估算目前直接參與生產的工人就有近10萬人,參與銷售的人員也達10多萬,另外預計物流、倉儲、原面料、輔料批發等輔助行業從業人員也有10萬左右。而服裝生產企業的外遷,將帶動服裝產業面輔料、服裝銷售環節的外遷,為北京減少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北京人口疏解。(王飛/制表}
相關新聞
河北建28個項目承接北京批發市場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日前,根據京冀兩地協同辦關于京冀區域性批發市場疏解承接專題會議要求,河北省商務廳會同北京市商務委研究制定了《河北省承接地批發市場建設工作方案》。根據該方案,為承接北京批發市場,河北8市將建設28個批發市場項目。根據計劃,到2017年河北省承接地批發市場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承接地市場及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取得重大進展,部分建成運營,吸引一批北京市場商戶簽約入駐;到2020年,河北省承接地批發市場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建成,功能趨于完善,有力支撐北京區域性批發市場疏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