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紡織業供需對接,創造更大價值
4月26日,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發展研討會暨東盟旅游購物節在蘇州盛澤舉行。來自越南、馬來西亞、老撾、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尼等7個東盟國家100多位紡織服裝行業大咖和采購商參加本次活動。
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在本次研討會暨購物節上,共話中國—東盟服裝行業的發展與趨勢。通過產品推介+供需交流的互動,研討會暨購物節將為東盟客商提供實地參觀、自由采購、一對一洽談的機會;為盛澤本地市場的供貨商提供產品“走出去”的契機。
本次活動期間,中青旅絲綢文化旅游合作基地、CASTPP中國—東盟紡織服裝合作基地將揭牌成立。此次活動由中國—東盟中小企業貿易促進平臺(CASTPP)主辦,旨在提振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降低企業原材料及生產成本,促進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產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盛會:供需對接,創造更大價值
在4月26日上午舉行的研討會暨購物節開幕式上,中國駐泰國前大使管木就中國—東盟友好合作進行了發言。
東盟采購商代表、馬來西亞拿督黃漢良也在發言中表達了各國紡織服裝同業為探索新出路而進行優勢互補,建立利益共同體,擁抱“一帶一路”的合作意愿。開幕式上還進行了盛澤東方紡織城—同城旅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旅游大巴首發儀式、旅游購物節啟動儀式。同時,中青旅絲綢文化旅游合作基地、CASTPP中國—東盟紡織服裝合作基地正式揭牌成立。來自東盟各國的嘉賓代表和采購商、下游市場采購商、盛澤紡織業商家代表、旅游首發團游客,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等出席了開幕式。
26日下午,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發展研討會暨面料采購對接會召開。來自東盟各國紡織服裝業的商會協會代表及采購商在聽取了盛澤紡織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后,紛紛發表演講,闡述各自國家紡織服裝業的市場現狀和格局需求,并就東盟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發展前景、優勢互補等問題進行研討。會上活動主辦方還推介了盛澤紡織業特色產品,為東盟客人提供與商家面對面貿洽供需的機會。
此次活動依托盛澤鎮作為服裝紡織產地市場的優勢,采用“專業市場+展會活動+互聯網”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推介產品。CASTPP中國—東盟紡織服裝合作基地不僅有眾多的面料供應商,還掌握諸多優質的渠道資源及設計人才資源,可以把渠道價值發揮放大,利用市場及相關平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縮減絲綢紡織交易環節與成本,實現品牌廠商與采購商的現貨交易。
研討: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發展的優勢互補
東盟國家的紡織服裝業進出口情況如何?前景是否樂觀?其行業生產供求是否能與中國的紡織業產地型市場優勢形成互補?此次研討會上,東盟各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商會協會代表們講述了其各自國家紡織行業情況和市場需求。
從中可知,如今中國和東盟的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主要是世界經濟不穩定,市場疲弱,需求減少。大環境上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對TPP;歐盟處理難民問題及英國脫歐造成的不確定影響,這些因素都會重創紡織服裝行業。且大部分東盟國家依靠美國和歐盟的固打制出口成衣服裝,從而享受美國的(GSP)普通化優惠關稅制度,如今這些優惠稅也可能面臨考驗。
具體到東盟各國而言:面料和輔料大量依賴進口,中小型企業為主,渠道欠缺資金、生產成本高但技術落后、高素質勞工人力不足成為通病。近年來泰國因工資成本提高造成本國紡織服裝企業不斷減少;2016年上半年印尼成衣出口盡管較2015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電費成本占成衣產品成本3%,生產紡織品所需電費成本占整個產品之23%;2016年老撾出口服裝超過3700萬件,出口額約1.6億美金,同比下降5%;2016年越南70%的紡織原輔料依賴進口……這導致許多東盟國家仍無法有效參與全球紡品價值生產鏈。
與會的東盟采購商代表、中國—東盟經貿產業聯盟主席黃漢良發言分析:“面對勞動成本提高,市場微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不利因素,各國紡織服裝同業只有優勢互補,建立利益共同體,擁抱‘一帶一路’才有出路。”黃漢良表示,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三大市場,僅次于歐盟和美國。近期東盟紡織企業總會(AFTEX) 主導起草的相關文件中也有提及,東盟有意成為世界紡織服裝產業中心,擬通過優勢互補,謀共贏格局,以期與中國、印度配合。
那么,中國—東盟紡織服裝企業合作的空間在哪里?此次展會以產地型市場的優勢把東盟客商“請進來”,中國紡服企業“走出去”是否也能同步?
越南服裝紡織協會(VITAS)會長武德江在發言中展望了越南紡織服裝業與中國企業合作的計劃,擬落點生產技術與科研。以技術合作加持其紡織物料、制作流程、輔助性生產、具有典型差異化的新型紡織物料以及相應檢測法的改進;以科研合作深耕越南棉花的戰略發展,在農業種植和生物工程方面挖掘可助力紡服業的聯動優勢。合作或涉及紡服業人力資源、設計師、檢測與品控等方面。
泰國紡織協會董事會委員THAMONWAN VIRODCHAIYAN則表達了泰國紡織服裝業零售商們對產品在設計、質量、快速市場化等方面的追求——總體成本的低支出和靈活性,以及供應鏈連鎖管理。他說,這是泰國紡服行業在需求增長和市場競爭中維持利益的戰略關鍵和發展動力,而此次與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研討和供需對接,他認為有更多的創新性和潛在市場蘊含其中。
柬埔寨中國商會紡織企業協會會長何恩佳稱,柬埔寨擬建立面輔料生產基地,以經濟特區的模式設立“行業集中的紡織、印染產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供熱、供電,減少投資成本,降低運行成本,且免稅期長達9年,為上游供應商投資該國紡織服裝業創造機遇。
可見,在新的產業分工格局中,中國—東盟紡織服裝企業“請進來+走出去”的優勢互補正在促成同步發展。中國—東盟中小企業貿易促進平臺(CASTPP)秘書長王雄昌表示,CASTPP將致力于促進中國—東盟中小企業對話與合作,做好紡織業國際貿易政策相關服務,雙向引薦優勢產品,為雙方帶來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