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梅宏的不凡之路
2017年,受行業及下游產能出清影響,縫制機械市場延續回暖態勢,產品供不應求。就在多數整機生產企業趁著形勢改善,優選客戶、優化資金鏈的時候,梅宏卻抵押了自己的房產,購置了五臺自動加工中心。
“狂人”梅宏的不凡之路
1 “狂人”,爭議不斷
對梅宏的第一印象是他的“狂”:自信心爆棚,敢于直面任何挑戰。“我不回避競爭,市場是最無情也是最公平的,想要贏,你就得拿出別人拿不出的本事”。也許正因如此,外界多形容梅宏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命不凡。
受困于初創企業資金、技術的薄弱,梅宏選擇從設備的小創新、小改動為突破口,逐漸撬動市場。目前,他已打造出瑞陽和斯巴達兩個品牌,產品架構基本覆蓋平包繃等常規領域。此外,翔科70%以上的代理是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的,其中不乏海外客戶。產品的優勢,讓梅宏并不急于招商,所以他對待經銷商顯得不像其他同行那樣“賣面子”。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評價梅宏“太狂”。
行業進入新常態的十年中,梅宏帶領翔科從無到有,實現產銷量連年遞增,成功跨越產值五千萬大關??梢姡@個頗受爭議的“狂人”,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2 信心,源自創新
梅宏的“狂妄”,其核心的支撐是對創新的堅守,也正是因為持續的創新,讓他有了足夠的信心和底氣。
梅宏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這一性格特點決定了他要把產品通過創新做到他所期望的極致。平日里,梅宏喜歡待在企業加班,看看書,或者將現有產品梳理一遍,根據下游反饋的信息,與研發團隊商討還有哪些可以改進;出差時,他喜歡跑服裝廠,觀察設備在一線使用的過程,從中尋找商機。很多深受下游追捧的創新產品,就是由此而來。
但創新驅動的路走得并不順暢。行業多年跟隨發展的定式,讓一些企業養成“拿來主義”的慣性陋習。“別人跟得上,說明我們的創新還不夠,設立的門檻還太低”。
3 磨礪,蓄勢亮劍
經歷了不斷的磨礪之后,翔科核心團隊日趨成熟,渠道也相對完善。梅宏認為已經具備了放手一搏的條件。
放手一搏的載體,是在S90基礎上研發升級,即將推向市場的一款新的電腦包縫機。梅宏將其稱為革命性產品,并表現出了絕對的自信,“這款新品是對現有包縫機的一次迭代。我們擁有獨立的機械設計,自主研發的電控,算式編程等核心技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翔科要把產品質量、性能不斷提升,接近國際一流品牌,然后通過電控去實現設備更多的性能”。梅宏從零件層面開始提升,采購渠道與國際品牌看齊。與很多同行比,翔科一臺設備光零件成本就要相差150元以上,以此確保產品的穩定,并加入了更多專屬的工裝夾具等輔助件。
4 啟程,路在腳下
梅宏所構想的翔科,年產值要穩定在1.5億元,并要成為在民族品牌中叫得響,可以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的企業。顯然,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要有夢想,不要得過且過,至少我現在還有想法,所以我要盡情地折騰”。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作為行業新一代的創業者,梅宏的特立獨行彰顯了年輕一代張揚個性、敢想敢做的特質。“自命不凡,也是不凡,如果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夢想,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