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零件產業蓄勢待發(上)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縫制機械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代名詞之一,寧波聚集了眾多零部件骨干企業。那么,在行業進入新常態后,寧波集群發展如何,是否像外界傳言那樣,企業再投入意愿不高、多元化趨勢加劇?
為探尋真相,我們選取德鷹、勇耀、鄞工、華一、鶴林、迪信、旺業等七家企業為范本,進行了掃描。
寧波零件產業蓄勢待發(上)
2017年一季度,行業市場需求放量,零部件產能短期難以恢復,導致供求關系呈現一邊倒態勢。據初步統計,七家寧波零部件企業開年情況均大幅好于去年同期,生產加班加點的現象已延續到4月份。迪信、勇耀等企業,今年整體產銷數據有望創出歷時新高。
七家企業的負責人均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企業以機器換人為導向,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投入,主要用于生產設備換代、生產工藝升級、先進管理模式導入、以及新建廠房等方向(詳見下表)。從實際效果看,顯著實現提效減員、提升產品穩定性、節能減排的目標。在本輪行情到來時,雖然人工沒有大幅增加,但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產能。
目前,在上述七家企業的常規生產流程中,平均一名工人至少可同時操作3臺以上設備進行生產。據旺業總經理陳培國介紹,經過一系列設備投入改造之后,原本需要130多人的金加工車間,目前只需要4到5個人,產量一樣,但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實現了大幅提升。
針對外界有聲音質疑寧波零件企業偏重求穩,不愿再投入的說法,多家企業表示,就現有供需體系和產品要求,綜合考慮企業的產能規劃,目前實現的自動化改造和設備投入,已經可以基本滿足企業所需。“不是不再投入,而是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未來客戶有需要時,還是會繼續投入,不會猶豫”。
陳培國坦言,通過幾年的整改,旺業的生產設備從機械到氣動再到數控,量大的工序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生產力、生產效率基本達到了現在可以達到的極限。從當前的市場看,沒有新的、足夠量的迭代需求的出現,就沒有繼續投入的方向和必要。
迪信總經理吳劍磊則表示,設備投入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盲目。“別的企業上馬什么設備,也要跟著上,實際需不需要沒有考慮,導致很多投入是無效的。現在迪信的做法,是把設備和軟件進行聯網,看設備的實際使用率,看工人的效率,通過數據,看兩者結合的效果,看最終的產出率。未來會增強計劃性,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理性的購置新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