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東亞GDP增速超5%仍是全球經濟表現最好區域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4日稱,東亞依然是全球經濟表現最好的區域。增長主要由內需驅動,同時各經濟體也從區域貿易和投資融合中不斷獲益,且中國是本地區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石。
AMRO在一份題為《2017年度東亞經濟展望報告》(ASEAN+3RegionalEconomicOutlook2017)的報告中稱,當前東亞面臨的主要外部風險在于全球不確定性,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及流動性緊縮加劇。但總體來看,東亞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性較強,基本上可保持較穩定增長,預計2017~2018年增長分別為5.2%和5.1%。
在宏觀政策方面,報告認為,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東亞存在潛在的資本外流風險,東亞各經濟體應保持較充足外匯儲備,適當的政策干預與匯率靈活性也利于應對外部風險的沖擊。
貨幣政策上,與2016年相比,全球流動性趨緊與通脹上升,縮小了通過放松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的空間。財政政策有潛力發揮作用抵消經濟下行風險,但進一步放松財政政策的空間有限。
在經濟企穩、美元指數溫和回調等因素作用下,近期資本流出及匯率貶值壓力有所緩解。不過,仍需密切監測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及國內經濟形勢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報告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整體上仍處于中高速且較為穩定的增長階段,硬著陸風險小,當前重點是加快結構改革,尤其是切實推進國企改革、控制企業債務增長、減少過剩產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及增強宏觀政策協調性與有效性等。另外,需加強對金融體系風險的識別與處置,促進金融穩定。
AMRO在報告指出,中國持續的結構改革及消費升級對東亞貿易和投資均帶來持續且深遠的積極影響。比如,中國向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型,并且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帶動東亞其他經濟體向中國出口更多的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