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實現良好開局 發展信心漸強
本報訊 5月11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京召開一季度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會議。會議分析認為,2017年以來,紡織行業實現良好開局,產品產量、投資、效益、出口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行業整體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生產效益增速有所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規上企業化纖、紗、布和服裝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9%、6%、3.7%和1.1%,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7、0.2、1.7和0.8個百分點。規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收入16766.5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為864.4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
投資信心有所增強。一季度,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完成額為2134.2億元,同比增長9.7%,較2016年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其中,非家用紡織制成品制造業、服裝服飾業、化纖制造業分別增長29.3%、12.4%和21.5%,表明紡織企業對于未來市場需求的信心有所增強。據最新一期《紡織企業經營者調查報告》顯示,50.2%的企業判斷二季度訂貨需求繼續增加,對市場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增加。
出口增速有所提高。據中國海關快報數據,1~4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764.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若排除1月份季節波動數據外,成為紡織行業出口連續22個月負增長以來的首次轉正。數量增長更為顯著,一季度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數量同比增長4.7%,較上年同期增速提高5.2個百分點。
運行質效持續改善。一季度,規上紡織企業銷售利潤率為5.2%,高于上年同期0.2個百分點;總資產周轉率1.5次/年,較上年同期加快2.7%;產成品周轉率為21.1次/年,較上年同期加快4.7%;三費比例6.2%,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虧損面為15.8%,較上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
內銷增速基本平穩。一季度,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2%,降幅較去年收窄1.8個百分點。全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6%,較上年同期微降。紡織品服裝網絡零售占比高于全社會商品12%的比例,服裝家紡類線上價格增幅較小,拉低行業內銷價格。據統計局數據,一季度服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較上年下降,而金銀珠寶類等商品價格指數明顯提高,說明行業產品價格增幅不及全社會商品平均水平。若排除價格因素,行業內銷數量增速可與全社會水平相當。
紡織行業當前發展亦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需要加強關注與應對。棉花放儲以來,國內棉價較為平穩,但是高品質棉花短缺問題依然存在,直接抬高生產高品質棉紗成本;雖然化纖行業效益、投資指標有所好轉,但是短期內成本面缺乏支撐,在高庫存高開工的情況下,利潤空間難以持續擴大;家紡行業由于周期性調整,以及毛巾類產品指標下降較快,行業投資增速較低。綜合成本壓力仍未緩解,我國紡織企業用工、用電、融資等成本均在國際比較中處于劣勢,勞動密集型環節加工訂單及產能向海外轉移趨勢仍然存在。
IMF將世界經濟增速由今年1月的3.4%上調至3.5%,顯示全球經濟復蘇力度有所增強,WTO最新發布的一季度全球貿易指數達到102,比2016年底指數高1.1,表明未來數月貨物貿易將加速增長。逐漸回暖的國際市場需求將為行業出口持續增長提供積極支撐。歐盟、美國、日本三大傳統市場出口占行業比重43.2%,隨著發達國家經貿活動回暖,將帶動行業出口增長;2016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出口紡織品服裝889億美元,約占行業出口33%,未來將為行業出口增長注入新動力。國內宏觀經濟面良好,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較好的就業與收入也將為行業內銷提供良好基礎,紡織行業需要切實提高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重構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生產體系,把握新零售契機,確保行業內銷實現平穩增長。此外,國家加強減稅降費力度,為行業企業減輕成本壓力、提高效益空間提供政策保證。總體來看,紡織行業初步呈現回暖跡象,企業對于未來預期較為樂觀,發展信心逐漸增強,在向好的市場需求支撐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有望在二季度保持平穩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