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溫嶺童鞋產業發展新方向
在經濟新常態下,溫嶺童鞋行業如何謀篇布局和擴大知名度?如何對接上下游資源和跑出加速度?日前,在中國皮革協會、浙江省皮革行業協會、溫嶺市人民政府主辦2017中國(溫嶺)童鞋產業高峰論壇上,全國各地、本地等知名鞋類企業家、專家學者,分析財經政策,直面發展痛點,分享成功經驗,在思想碰撞中尋找加快提升的溫嶺路徑。
鞋業品牌升級必須走在前
溫嶺作為中國童鞋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擁有中國鞋類出口基地、中國童鞋之鄉區域品牌。去年制鞋企業超5000家,從業人員達18萬人,實現產值300億元。童鞋是溫嶺制鞋業的引領性分支,去年產量達4億雙,產值超100億元。
近幾年來,溫嶺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商標品牌建設,以引導、規范和支持為著力點,幫扶童鞋企業調整商標品牌發展規劃,針對性指導商標科學使用和管理,提升區域企業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
臺州飛鷹鞋業有限公司日產童鞋1萬雙,擁有連鎖零售店100多家。2005年來,堅持“做自己的童鞋、擦亮自己品牌”方向。“之前,因低價競爭,每雙鞋價格越賣越便宜,提升品牌知名后,產值大幅度增長,鞋子單價隨之漸長。”公司董事長李定海說道,明確定位后,讓“品牌+營銷”雙管齊下,快速成長為當地龍頭企業之一。
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一直走專業生產童鞋之路。“溫嶺鞋首先要品牌升級,品牌前提是品質,而品質前提是質量。”公司董事長袁文新充分認識到產品質量提升的重要性。
“童鞋消費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對產品要求越來越高,如安全、健康、舒適、設計等成為童鞋新一輪的競爭要素。”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副院長魯玉軍認為,溫嶺鞋業一直靠價格取勝,但現在消費者更關注鞋子質量和檔次,打造中高端舒適型的品牌將是企業發展方向。“產品設計、材料、工藝及舒適性都是實現品牌升級關鍵,企業提高工藝水平,而產品質量是必備條件,必須對產品質量檢測提升,將產品舒適性與產品工藝相結合。”
“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僅占全國萬分之一陸域面積的溫嶺濱海新城,每年產全國八分之一童鞋,足夠裝滿2萬個集裝箱,擺出近80個集裝箱足球場,完備的產業鏈奠定了溫嶺鞋業突飛猛進的基礎。
“伴著中國年齡結構調整,不少企業將生產基地向東南亞轉移。人工成本高是制鞋業的重要存在問題,‘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袁文新說道。
溫嶺鞋還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袁文新以意大利鞋為例,意大利鞋子附加值特別高,平均4000至5000元/雙,即使每天生產800雙鞋子,依舊存在價值。溫嶺如一天生產800至1000雙鞋子,根本支付不起人力成本。“土地制約了企業發展,土地附加值太高,制鞋行業土地成本大概300萬-400萬/畝,這筆成本是企業發展繞不開的‘大石頭’。”
溫嶺鞋類企業如何在 “機器換人”浪潮下探索出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
溫嶺鞋類企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下破解這個難題?“如按照原先的人力生產方式,童鞋安全生產、環保等問題不可避免,采用‘機器換人’方式,這些問題將被消解,同時提升產品質量。”魯玉軍說,智能裝備通過精密計算,能將原材料充分利用,減少浪費。
最早嘗試“機器換人”的袁文新發現,“機器換人”是趨勢,但他們“機器換人”后,發現依舊存在成本問題。花費680多萬元購買設備,在更換鞋子樣式都需更換零件,每次花費20多萬元,相比鞋價位,企業壓力很大。
魯玉軍認為,“機器換人”亮點是機器,關鍵在人,企業能不能換機器,關鍵還是在人。“機器換人”要理性去換,一步一步換,傳統產業與高精尖行業有所差距,特別是制鞋業“機器換人”是取舍過程。
線下同步加碼電商網絡
近年來,電子商務成為兒童服飾等消費品一個重要銷售模式。如ABC、KIDS與天貓、京東商城等商務平臺均合作,實現與線下店鋪差異化產品策略,使電商銷售與線下實體銷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溫嶺鞋業如何借助互聯網打造企業品牌?
“營銷和品牌相輔相成。有品牌,你才有底氣在營銷中吆喝響亮。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也需要好的營銷方式。”袁文新說道。
阿里巴巴浙江大區總經理侯儒認為,現在是流量社會,線下實體店借助的是人流量,線上看的是數據流量。“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平臺成為新銷售渠道,越來越多企業開拓線上平臺,但企業首先要考慮自身定位,不是盲目跟風。”
企業要從產品定位考慮如何分配流量問題,如大眾定位是大城市消費群體,還是三四線城市農村群體,定位不同會導致整個銷售渠道的不同。
“溫嶺童鞋與其他鞋子明顯不同。一個品牌要從娃娃抓起,依托互聯網可以追蹤孩子成長過程,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為孩子提供適合產品,大數據幫助企業有良好的營銷策略、有更好的銷售渠道,幫助品牌延伸和跟進有很好的效果。”侯儒說道。
現在,進軍互聯網平臺企業很多,但能不能很好地運用,關鍵在人。互聯網帶來新機遇,但有些人抓不住。不是互聯網沒有給機會,而是他們沒有找到如何與互聯網正確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