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探尋縫機零部件高質量發展路徑
- 作為全球縫制機械產業鏈條中最為重要的供應源頭,寧波縫制機械零部件產業經過數十年持續發展,涌現出一批優勢企業,形成了定位中高端縫配市場的特色集群。隨著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強變轉型加速和國際縫機產業格局持續演變,寧波零部件企業,尤其是規上企業正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上,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邁進。
寧波零部件產業概況
數十年間,在日資及民族整機企業的支撐帶動下,寧波作為承接全球縫制機械產業轉移的基地之一,實現了縫機零部件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及大、由大漸強的遞進式發展。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規上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作的較為完備的產業格局。
伴隨著縫制機械產業的調整和發展,尤其是中國從縫機大國向強國轉型的加速,寧波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制造業升級宏觀方針,依照行業強國戰略發展要求,對企業綜合實力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為行業“強基工程”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綜合當前寧波規上企業現狀及數據,可以總結出以下共性特征:普遍具有近20年發展歷程,具備一定的軟硬件基礎規模和自建廠房,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資源儲備及資金鏈較為良性,應對市場波動能力較強,擁有相對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和相對成熟的制造水平;與國際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整體工藝水平完備,質量意識、品質意識貫穿企業上下。設有專職研發團隊和機制,能夠快速對接用戶新品需求并轉化為生產響應;堅守合理利潤底線和高品質、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定位,市場及客戶相對穩定,企業產值起伏波動較小,人均產值較高;堅持財務行為的合法化和規范化,基本實現全員社保覆蓋,企業整體運營合理規范;職工年齡結構相對偏大,但穩定性良好,核心人員中本地員工占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數輪的行業波動,伴隨國內外宏觀經濟走勢以及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寧波企業的發展態勢已經出現分化。與德鷹、華一、鄞工等專注在細分品類加速做精做專,持續大量投入,從而確立并穩固優勢,成為所屬領域單項冠軍的做法對比明顯的是,多數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主動選擇放慢了腳步。很多企業已經轉向多元化發展,縫機零部件業務占比持續下降。
發展不充分成為突出問題
導致發展分化的誘因,除人口紅利消失、國家產業政策調控等共性因素外,還存在有下列原因:主觀層面,很多企業的決策者臨近退休年齡,理念相對保守,二代接班后也多以“守成”為主,二次創業精神、競爭型增長魄力不夠;客觀層面,經過數十年積累,規上企業已經擁有相對先進的軟硬件基礎和運營管理架構,無需再進行大規模投入。此外,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環保等政策成本快速攀升,零部件企業全面進入微利時代已是大勢所趨。在上述多重因素制約下,對行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讓零部件企業不愿、不敢再去加大投入進行產能擴充。
以異型件企業為例,產品架構大而全、產品種類數量多,拳頭單品和優勢產品不突出,在產品結構上缺乏有效分工及合作,受外協(毛坯)制約嚴重;勞動密集型特征比較明顯,人員設備的重投入模式,導致企業生產效率無法有效提升,難以實現規模化和自動化生產,缺乏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具備條件的企業,注重短期效益,在鞏固優勢、提升競爭力方面缺少發展策略,事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和決心不足,進一步加劇了發展的不充分。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癥結所在,但受制于廠房、用工等客觀條件制約,無法迅速實現突破。
構建新時期整零協作關系
從零部件領域的發展態勢和現狀進行預判,高品質零部件的供不應求將成為新的常態。即使行業市場出現波動,但優質零部件產能無法短期內提升,有效供給仍將維持在定量范疇。此外,整機企業的需求越來越向少批量、多品種、高要求轉變,傳統規模批量化生產的優勢被削弱,零件企業持續性的設備升級、工藝改進投入必不可少。固步自封的“吃老本”模式,未來將很難滿足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國內市場的競爭,將加速向產品品質、技術特色的高質量競爭轉變,以此為帶動,整零關系必將隨之變化。未來在保證整零之間和諧、長期發展的共識基礎上,雙方將從更前瞻的角度,去構建新時期下新的整零關系和合作模式。
從拼刺刀到斷糧草,從營銷驅動的市場渠道拼殺,延伸至覆蓋上游供應端的全產業鏈競爭,印證著行業正加速向研發驅動升級——不僅要搶占優質定量的零部件成品份額,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和全球市場資源配置主動權,更要整合優質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和工藝資源,服務于整機的研發創新,形成更深入的整零戰略關系。在此過程中,寧波規上零部件企業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設備優勢、綜合資源優勢,得以充分體現。
因此,近兩年來市場火爆行情中零部件供不應求的表象之下,暗含了行業整體轉型的需求變化,也可以看作是行業進一步踐行供給側改革和強國戰略,正式開啟了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序幕。
探尋零部件高質量發展路徑
但也應當看到,其他零部件產業集群及企業仍在加速追趕,寧波零部件是首選但并不是唯一。未來,如何把握機遇進一步鞏固并擴大優勢,甚至建立更高維度的競爭壁壘,實現細分領域的引領和主導,將成為考驗寧波規上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試金石。
機遇稍縱即逝,當前零部件產業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的重要關口,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行業格局,寧波乃至整個行業零部件企業,應以新的眼光,以行業已經邁進新時代的發展信念,圍繞高質量發展轉型路徑,在效率提升、效益提升、模式提升、發展質量提升等層面,加速突破資源約束:
首先,重塑企業發展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式。零部件企業同樣需要聚焦和創建品牌,企業應梳理產品架構,選擇最具競爭力的品類,集中資源做到行業第一,形成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提升產品溢價話語權,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其次,通過持續投入,推動智能制造。在現有基礎優勢上,增加重投入和發展智能化,用先進裝備優化工藝,以智能制造將人工成本的比較優勢降到最低,將企業效率提升到新臺階,建立產業進入壁壘。這是零部件未來的核心優勢,也是實現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和方向。
第三,配合企業新的定位,按照智能制造的新要求,重構與之配套的管理方式和人員架構,廣泛應用先進的管理軟件和技術,加速信息化與自身制造的融合,建立新的企業運營體系和模式,實現內生驅動力的變革,增強對需求變化的響應能力,以及綜合服務能力。
第四,重塑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重拾企業責任擔當和勇于嘗試的二次拼搏精神,敢于直面挑戰、把握機遇,通過不斷的學習、溝通,提升對企業發展的規劃能力和行業發展的預判能力。
第五,共同打造新的整零戰略合作關系。跳出“來圖加工”的傳統合作模式,發揮更多主動性。將雙方合作前置到新品設計階段,零部件企業根據對產品性能的了解,以及產品在機構中承擔的作用,對整機研發創新提出建設性意見,提高研發質量和效率。
第六,要從競爭走向競合。當前,部分企業已經在應用層面,通過合作將單一產品升級為組件,更便于用戶組裝和使用,有效地增強了競爭力和客戶粘性。未來,在產品合作基礎上,技術合作、產能合作都具備了實現的可能性,同品類產品間的兼并重組、配合類企業間的并購聯合,跨產品類的強強合作都將成為嘗試的方向。
對此,地方協會可以通過統籌需求,集中承接等方式,尋找甚至新建專屬的配套服務體系,破解行業面臨的各項資源性束縛。具體操作上,通過專項調研收集,將分散的需求集約為聯合采購,引導企業集中下單。甚至可以協調企業以聯合出資等方式,在合適的區域籌建衛星工廠,從而解決上游供應不足的問題。人力資源也可以嘗試采取類似方式,整合形成一定量的規模性需求,尋求合適院校進行訂單式定向專業培養。此外,根據各區域企業實際情況,地方協會可以針對性地對制約發展的資源約束進行分析整合,引導企業形成合力,逐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