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19專家談】華珊:把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服裝布局
把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服裝布局,要分析國際服裝的產業格局和出口情況,了解“一帶一路”沿線服裝業重點國家的概況。
現代服裝業的國際產業格局主要是由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國際分工所形成。當前,在國際范圍內把服裝生產的產業鏈主要分為面輔料生產、服裝加工制造、物流終端銷售三大部分,其中,中國的面輔料生產在現階段全球服裝產業鏈供應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服裝加工制造方面,中國仍占據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但已有很多其他國家正在市場上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物流終端消費則集中在以消費為主的較發達經濟體中。綜合來看,服裝產業鏈的制造環節集中在綜合成本相對有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服裝終端品牌和零售渠道集中在消費市場更集中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二、 國際服裝出口情況
根據WTO的統計,2018年全世界服裝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仍是服裝的第一出口國,占世界的比重分別為31.3%。孟加拉、越南、印度和土耳其的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的比重分別為6.8%、6.4%、6.2%和3.3%,是份額較高的服裝出口國。
2017年世界服裝出口分布
服裝進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2018年全世界進口服裝額占比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仍是歐盟、美國和日本:歐盟28國進口服裝2040億美元,占全世界的比重為38.4%,其中從歐盟外進口所占比重為20%;美國進口服裝920億美元,占全世界的比重為17.4%;日本進口服裝300億美元,占全世界的比重為5.7%。
從區域上來看,國際服裝消費端和生產端的格局分割的相對清晰。我們從2017年世界服裝出口額前20名的國家和地區數據中可以看到,除了一些歐洲國家因高端服裝生產歷史悠久,在出口市場占有穩固的地位;其余大部分國家是“一帶一路”國家所涵蓋的范圍。
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格局發生了較大改變。簡單而言,就是我國對外投資明顯加快。從商務部統計的2003-2018年我國紡織行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來看,2000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全球布局的步伐加快,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增長趨勢,2013-2016年投資增速明顯加快,2016年達到歷史投資高峰26.6億美元。
其中,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推進,紡織服裝行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增長明顯,2013-2018年,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總額64.96億美元,占同期向全球投資總額的比重約為84.4%。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服裝國際產業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導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出口格局產生了相應調整。據統計,2018年我國出口工業縫紉機406.49萬臺,比2010年增長35.8%;出口金額12.17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65.8%,量價齊增。
與國際服裝生產相配合,東南亞各國紡織服裝產業的迅速發展對縫制機械出口生產了很好的拉動作用。在“一帶一路”服裝業生產重點市場中,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這五個國家是我國工業縫紉機出口增長較快的,它們具有同樣的優勢——第一,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適合制造業的勞動力豐富;第二,勞動力成本低;第三,具有相對較好的貿易條件。如孟加拉,作為最不發達國家,孟加拉擁有極具吸引力的免關稅、免份額進入市場的貿易條件,這是其近年來服裝業發展非常迅速的主要原因。據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向這五個國家的出口數量為44.93萬臺,2018年則增長為110.45萬臺,占世界的比重從2010年的15%增長到2018年的27.2%。
1 孟加拉
孟加拉國勞動力資源充沛,2017年,孟加拉國15歲以上50歲以下勞動人口總數為6210萬人。但整體勞動力效率不高,人工成本低廉,最低工資折合人民幣僅約416元/月。
紡織服裝業是越南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終端服裝制造業是產業鏈主體,占全國GDP的13%。孟加拉服裝制造以梭織服裝為主,不乏工藝非常復雜的國際大廠。孟加拉僅牛仔服裝年產量約為2億件,在歐洲進口市場所占份額達27%,在此單項產品上極具競爭力。據孟加拉國服裝制造商和出口商協會(BGMEA)統計,目前孟加拉國約有2000多家紡織廠和6000多家成衣加工廠,紡織服裝行業就業人數超過500萬人,其中約80%為女性。
2 越南
2018年越南全國人口9554萬,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年輕勞動力非常充沛,越南15歲以上勞動人口約5440萬,人口呈黃金結構。雖然越南工資水平上漲加快,但相較仍有很大優勢。目前,越南紡織行業工人平均月工資為200~300美元,僅為我國沿海地區紡織工人工資水平的40%。
紡織服裝業是越南重要的支柱型產業,2018年全國有將近7000家紡織服裝企業,從業人口超過270萬人。2018年營業收入為420億美元,約占全國工業的80%以上,出口額達37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額的15.1%,全國共有8個紡織工業園。
越南在紡織產業鏈前端的纖維、紡紗、面料、印染方面都比較薄弱,終端服裝制造業是產業鏈主體,產銷規模占全產業鏈70%。根據越南統計局數據,2018年服裝產量約達48.3億件。3 柬埔寨
柬埔寨是服裝產業發展比較快的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于關稅和份額的優惠貿易條件,在歐盟和美國市場增長迅速。柬埔寨全國人口超過1600萬,15~55歲之間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接近60%,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人口總數不多,人口紅利期較短,近兩年已出現招工難情況。
服裝加工業是柬埔寨最大的工業產業,出口總額占全國貨物出口總額的70%以上。全國共有紡織服裝企業500余家,以服裝制造企業為主。柬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直接就業人口達到100萬,相關就業人口約200萬,占工業總人口比重非常高。柬埔寨工人工資水平遠低于中國,但在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屬中上水平,每月最低工資成本約210美元左右。
柬埔寨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特征明顯,以成衣加工為主,服裝產品多為針織服裝,產品附加值相對偏低。目前,柬埔寨服裝企業約七成為中資企業(含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在柬投資服裝企業占比高達42.7%,這也是與孟、越兩國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