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的縫企復工進行時
-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行各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沖擊。為全面響應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時了解縫制機械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的開復工情況及面臨的困難,積極反映行業訴求,與企業共克難關,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于近期對行業展開專項調研,累計收集161份企業實際情況反饋,從中綜合歸納了當前行業整體運營情況。
調查的企業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整機生產企業104份,零件生產企業57份。從區域分布來看,受訪企業主要分布于浙江、廣東、江蘇、上海等省市,其中浙江省規模最大。
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預期開工情況
受此次突發疫情影響,縫制機械行業開工明顯晚于往年,甚至部分企業依然處于停工狀態,復工日期待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月10日前,行業調研的161家企業中僅10.56%的企業復工;2月17日-24日在各地復工政策逐步放寬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行業調研范圍內75.78%的企業集中復工;2月24日前,已復工企業占比為86.34%,僅小部分的企業將復工時間推遲到2月底甚至3月初。預計2月底企業復工數占比將達到96.27%,約3.73%的企業受企業規模、員工返崗、防疫手段等因素所制約,尚未達到復工條件,表示目前尚無明確開工計劃。
從區域來看,縫制機械行業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上海等區域,其中廣東、江蘇、上海地區企業復工時間相對較早,少數企業已經在2月10日左右復工;浙江復工時間相對稍晚,2月17號前后才陸續復工。
產能恢復情況
受此次突發疫情影響,縫制機械行業產能恢復明顯放緩。受企業返崗員工數量不足、上游產業鏈未復工、生產工序及人員的銜接與調整等綜合影響,至2月24日,161家調研企業中有77.02%的企業產能恢復不足50%,其中26.71%的企業產能恢復不足10%。
預計至2月底,161家問卷企業中69.57%的企業表示產能可以恢復30%以上,43.48%的企業產能可以恢復到50%以上,19.88%的企業產能可以恢復到70%以上。
預計至3月底,161家問卷企業中98.05%的企業表示產能可以恢復30%以上,93.79%的企業產能可以恢復到50%以上,62.11%的企業產能可以恢復到70%以上。
員工返崗情況
受疫情所致的交通、人員流動管控影響,縫制機械行業企業員工返崗情況較往年而言較為嚴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預計至2月底161家問卷企業中預計有33.54%的企業員工返崗率不到50%,其中1.86%的企業員工返崗率甚至不到10%。
預計至3月底,縫制機械行業用工情況預計會有所好轉,161家問卷企業中83.85%的企業員表示工返崗率將在70%以上,只有4.35%的企業預測員工返崗率不到50%。
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程度及主要困難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此次疫情對于行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較大。161家問卷企業中59.01%的企業認為疫情導致企業經營出現部分困難,企業經營勉強維持,部分企業甚至經營暫時停頓,僅1.86%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于企業經營沒有明顯影響。
當前行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交通、物流受阻,占比為總量的75.16%;其次為員工無法到位,勞動力供給減少,占比為總量的74.53%,此外,市場需求訂單減少、原材料供應及生產部件庫存不足、上游配套鏈、熱處理等協作單位復工滯后導致生產停頓等因素也均成為困擾企業短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企業出口的影響程度及主要困難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此次疫情對于行業企業當前出口也帶來了影響較大。161家問卷企業中62.73%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出口影響較大,其中21.12%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出口影響很大,導致企業出口停滯,恢復期待定。
當前行業企業出口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因物流問題導致貨物運輸停滯,占比為總量的68.32%;其次因停工造成訂單交付問題和潛在的違約賠償問題亦是困擾企業短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企業經營資金方面的影響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61家問卷企業中91.93%的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將會導致企業營業收入減少,流動資金緊張。同時,疫情也將為部分企業帶來償債壓力的增加及短期融資能力的下降。
疫情帶來的預期濟損失
據估算,此次疫情或將給企業帶來低至幾十萬、數百萬,高至上億元的營收損失。特別疫情造成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活動停滯,企業的貨款回籠將明顯延長,短期內資金壓力將急劇加大。
企業的政策訴求
企業希望在穩定出口方面獲得以下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