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景氣明顯下降
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原材料價格波動、成本增加、資金短缺等因素影響,服裝產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和壓力,行業景氣度出現明顯下降。
日前發布的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報告全面分析了服裝產業的變化和趨勢,指出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原料價格大起大落、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融資環境緊縮、經濟結構調整、消費需求萎縮等因素的制約。同時提出趨勢判斷,短期景氣度將趨于下降,三季度有望止跌企穩。
短期內整體景氣仍趨于回落
在經歷了十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服裝業進入了調整期,各項經濟運行指標或將不再保持過去兩位數甚至更高的增速,特別是出口增速將回落到低位區間。從總體看,上半年服裝業將在從緊和較為嚴峻的形勢下運行,短期內行業生產經營前景仍難以樂觀。
在國內外整體需求乏力、訂單萎縮以及增長動力不足等因素制約下,2012年一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7.8點,比上季度回落3.0點,已連續兩個季度呈降勢,且下降幅度有所擴大;中經服裝產業預警指數為70.0點,比上季度大幅回落30.0點,目前已經降至“淺藍燈區”。構成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的6項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中,服裝行業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稅金、從業人數、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額同比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增速趨緩,尤其是出口和利潤指標加速下滑?!?br />
在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后,一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7.5點,比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景氣指數低0.3點,表明服裝行業內生增長動力有所趨弱。
預警指數降至“淺藍燈區”
一季度,中經服裝產業預警指數為70.0點,比上季度大幅下降30.0點,目前已經運行于“淺藍燈區”。
通過預測模型對服裝產業未來2個季度進行預測,得到以下結果,即服裝產業景氣指數在二季度有可能繼續下降,但下降幅度將有所減弱,具體數值為97.3點;三季度有望企穩回升,具體數值有望達到98.1點。服裝產業預警指數亦有望在三季度企穩回升,二季度和三季度的預測值分別為66.7點和73.3點。
生產持續放緩
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我國服裝產量為71.8億件,環比增長3.2%,同比下降4.9%,同比增速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經濟復蘇放緩、外部需求下降以及結構調整、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均對本季度服裝行業生產產生了較大影響。
目前,國內服裝業正由“產能擴張”向“價值增長”、由“依賴出口”向“內外兼顧”轉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服裝產業發展速度將放緩,但產業體系的構建、價值體系的重塑、市場體系的完善等,將使服裝產業內在素質發生根本變化、得到根本提升,從而完成我國服裝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產業地位的升級,并以此贏取未來發展的契機。
銷售收入環比大幅下降
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服裝行業產品銷售收入為3027.1億元,同比增長13.3%,較上季度大幅回落13.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5.7%。經測算,本季度隨機因素使服裝業產品銷售收入減少了25.2億元。
從運行情況看,一季度服裝行業銷售收入出現明顯滑坡主要是受到國內外整體消費需求乏力、訂單萎縮以及增長動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尤其是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震蕩,影響了客戶的價格預期和訂貨行為,加上資金趨緊也對中小企業形成很大壓力,短期內服裝企業面臨的需求不足、競爭加劇等問題將更加突出,原材料價格、人力成本可能繼續上漲,融資難問題也很難得到根本改善,市場銷售前景仍面臨下滑壓力。
出口仍然疲弱
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服裝出口額為337.6億美元,同比下降2.5%,已連續3個季度出現下滑;環比下降14.7%,連續2個季度呈現負增長。
受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預計國際市場需求仍將疲軟。預計2012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需求不足及競爭壓力將更加突出,上半年行業出口數量將維持低位或負增長。從新興市場來看,我國對新興市場服裝出口方興未艾,仍有大量市場空間。但是發展中經濟體宏觀經濟波動較大,局部政治動蕩,這使我國服裝對其出口不穩定,在新興市場的穩固地位尚未確立。
庫存仍居高位
經初步季節調整,截止到一季度末,服裝行業產成品資金占用為555.8億元,同比增長22.0%,增速比上季度回落11.4個百分點,呈現出高位回落態勢,庫存調整現象有所顯現。服裝產成品資金占用額仍居高位,主要是受到外需萎縮,內需不足,銷售減少等因素影響,造成本季度服裝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價格基本持平
一季度,服裝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3.2%,漲幅比上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勞動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造成服裝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基本持平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目前服裝行業內外市場需求有所減弱和存貨調整等制約,服裝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增幅難以維持較高水平。
盈利水平環比回落,但基本正常
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服裝行業利潤總額為166.8億元,同比增長11.4%,比上季度回落16.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8.0%。一季度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為5.5%,較上季度降低1.0個百分點,但高于本季度全部工業5.0%的水平。
服裝行業利潤呈下滑趨勢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內、外市場消費需求的減少;二是各種運營成本的增加;三是服裝價格偏高,對中低收入群體服裝消費形成抑制作用。但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具有一定的季節性變化規律,本季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仍屬正?,F象。
用工繼續減少
經初步季節調整,截至一季度末,服裝行業從業人員數為317.2萬人,同比增長1.4%,比上季度回落4.8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季度出現回落,但其用工規模仍處于高位,回落幅度比較有限。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
經初步季節調整,一季度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86.4億元,同比增長27.8%,比上季度回落13.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56.5%。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高于全部工業23.2%的平均水平。這表明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政府強調發展實體經濟,為發展實體經濟(包括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營造好的環境,增強了服裝企業的投資信心,尤其是技術改造投入較上年增多,出現了“回歸主業”的趨勢,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專家解讀:把握產業新趨勢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國強表示,一季度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和預警指數出現雙雙下降,但需要補充的是,產業的總體趨勢往往是無數個服裝企業表現的“合成”。在與一些企業的具體交流中,感到“服裝行業的主趨勢仍以平穩為主”的背后,是產業內的極其不平衡性,表現為區域的不平衡和企業的不平衡。特別是由于具體企業競爭力的差別。
因此,當總體把握產業趨勢時,更要細分企業的具體狀況,既要把握“要素成本”和“市場疲軟”的老問題,更要關注歐美國家“再工業化”等新挑戰,有效指導企業的發展。
首先,國際品牌的進入和“訂單轉移”。近兩年來,不僅國際奢侈品品牌大舉進入,國際二三線的品牌也紛紛涉足中國市場。隨著歐美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興起,不僅在本土強化實體經濟,同時,還積極推進中小企業進入中國,美國的“金鑰匙計劃”將推進4000家中小企業進入中國,這更需引起產業和企業的極大關注。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服裝企業把“存量”訂單轉移到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其次,企業競爭力不同是企業市場地位差別的關鍵原因。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經濟快速增長期”,我國服裝企業數量急速增長,而當經濟發展進入“中速增長期”,大量企業原有的發展戰略受到制約。行業內出現一些企業保持年初確定的發展速度,一些企業則加大清理庫存、收縮店面、調低發展速度,還有一些企業處于破產的邊緣。同樣的環境,不同的表現,這就是企業競爭力差異的結果。
再次,進入服裝產業“3.0時代”是企業的方向。目前,傳統增長模式不能持續。近期,一些服裝企業都在談論和提出要進入“3.0時代”。這“3.0時代”從服裝產業看,包含產品和商業模式兩個方面的構建:一是服裝產品從精典、休閑向時尚的轉變,二是商業模式從傳統店務、線上線下向品牌零售轉變,產業鏈效率、緊密度、消費者服務體驗等供應鏈關系都要發生新的變化。
他說,我們要更加關注全球經濟新趨勢,積極應對。正如不少經濟學家所說的:在全球化的條件下,中小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而戰略則反映了中小企業對商務環境中的挑戰和機遇所作出的短期和長期的反應。
本文數據來源: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