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專利共享平臺大家談—— 構建“共享”大平臺
作為協會著力打造的“科技創新平臺”的載體之一,行業專利共享平臺將改變企業傳統的研發模式,構建行業專利溝通的新渠道。
本次觀點大家談,我們約請了來自社會各界和上游行業的代表: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部副研究員 褚戰星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秘書長 陳戟
浙江英普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為
際華3502職業裝有限公司裝備保障部副部長 李海濤
蘇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設備工程部主任 任忠榮
褚戰星:專利資源共享平臺有助于將縫制機械行業內企業的專利整合到一起,發揮合力,共同抵御來自國外競爭對手的威脅。同時,平臺有助于避免國內企業之間不必要的專利糾紛,形成行業專利聯盟,避免重復研究,也可以精確定位合作單位,使資源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行業協會要對各企業提供的專利進行專業地評估,從而確定各企業專利的利益分配標準和機制。平臺建設應當做到透明化,使每個企業都能及時獲知所提供的專利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并且能夠看到整個平臺的運作。同時,企業也應當積極提供共享專利,指派專人負責與平臺對接,做到信息溝通順暢。
陳戟:目前,行業骨干企業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據估算,2015年行業用于專利的申請和維持費用已經達到了5000萬元以上,僅專利申請費用已經超過了1500萬。雖發展向好,但專利糾紛仍時有發生,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公平合理的機制亟待建立。
共享平臺的建立一方面鼓勵廣大有實力、有能力的骨干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將專利拿出來,通過建立規范、合理的保護的許可體制,與所有業界的同仁分享技術,更深層次的意圖在于,探索發展一種全新的合作商業模式,最終帶來的是企業和行業分享專利、技術、標準的成果與實惠,形成良性氛圍。
李為:“分享智慧”、“成就創新”的商業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所采納,許多優秀的中國企業都在探索發展著同樣的商業模式,最終帶來的是消費者和產業分享專利、技術、標準的成果與實惠。
目前,縫制機械行業內的共享平臺屬于“新興事物”,平臺的進入門檻雖低,但實際使用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專利制度經過數百年發展,企業充分認可“獨家技術”的重要性,固有觀念不易轉變;在專利內容上,前期多數企業將采取放出次要專利來“試水”共享平臺,行業、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共享的開始意味著利益的分配,要在權利所有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間做到平衡異常困難。
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與共享專利是良性循環的過程。創新、保護、共享的體制協調得好,將可以不斷地從前端促進后端,進行良性正循環,不斷地促進發展。
任忠榮:構建聯通產業鏈上下游,切實實現價值傳遞的行業專利“大平臺”,發揮橋梁作用,能夠針對下游用戶的實際需求,在專利合作及其他層面進行更多有針對性的對接和合作。在公平的基礎上,探索出更多雙贏甚至多贏的合作機制。
平臺能否發揮作用,關鍵看怎樣去運行。希望平臺可以建立專業的評審團隊,對比較好的、切實有用的專利給予較高評級,并給予鼓勵。同時應采取一定的有效舉措,促成平臺企業間的互惠互利的等價合作。
李海濤:平臺的搭建對服裝、縫制設備兩大行業,尤其是科技研發層面的發展,將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平臺梳理了基于縫制機械的“專利大數據”,有利于專利的二次開發和延伸,促成企業間取長補短及科研力量的深度合作。
際華產品的專業性,讓企業在細分品類積累了大量的一線生產經驗,因此對設備的研發也就形成了獨有的見解。平臺的搭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可選擇性,我們非常希望也很愿意將專利共享出來,與更多的設備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專利共享平臺的搭建和運行,功在行業,利在企業。希望更多企業參與其中,共同將平臺做強做大,使之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成為助力行業加速轉型升級,實現強國夢的有效途徑。
上一篇: 飛躍邱董出席省委統戰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言獻策座談會
下一篇: 西安標準公司榮獲首屆“中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