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展市場化步伐需加快
如今,我國的服裝集散地或比較重要的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的服裝展會。服裝展會提升了一些城市的知名度,也繁榮了當地產業。服裝產業的發展需要服裝展會,但不能否認:目前服裝展的市場化程度不足,嚴重阻礙了服裝展會乃至服裝業的發展。缺少專業買家
成功的展會應該能吸引有效買家。服裝展的專業觀眾應該是加盟商、代理商與終端零售商等,而非一般消費者。在中國,不少的服裝展人氣一般都很旺,但大多缺少有效的專業觀眾。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因為展會組織并非市場行為。展覽的主辦者或承辦者將決定有效買家的組織。某些服裝展會是由當地政府唱主角,帶有濃厚的地方行政色彩。正因為這些服裝展并非市場行為,所以除展示服裝外,往往還肩負著宣傳當地旅游和招商的目的,不少已發展為大眾節日,甚至有些服裝展只是節日眾多活動當中的插曲。隆重的開幕儀式,大型的文藝晚會或各種氣氛喧鬧的活動,展場上各種噪音嘈雜,人頭攢動,講究熱鬧。展會看似紅紅火火,實際上效果差強人意。
二是因為參展商對展覽性質的認知不足,沒有分清展覽與展銷的區別。這從展會上局促的展位布置可見一斑。有些參展商似乎要把所有產品都展示出來,展位成了服裝專賣店的“壓縮版”,并沒有留出足夠的空間來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洽談區。有些則請來俊男靚女或明星在展位前做秀,展位前圍了一圈圈看熱鬧的人。但是,專業觀眾并非來展會看熱鬧,而是來了解產品和洽談商貿合作的。
歐洲專業服裝展的主辦者一般是獨立的展覽公司,采取完全市場化和商業化的運作方式。企業為拓展市場、擴大貿易、建立銷售渠道而參展,買家根據市場需要尋找目標客戶,為洽談貿易和定貨而來。組織者、參展商和專業觀眾三方的目的都很明確。歐洲專業的服裝展儀式簡單,甚至沒有開幕式,沒有剪彩,更沒有文藝表演。展館內沒有嘩眾取寵的吆喝,一切安排都高效務實,一切服務以為參展商與專業買家提供方便為目標。政府角色應轉換
在國內某一地區舉辦首次行業展會,似乎惟有當地政府牽頭才能使展會迅速引起各界關注。一個呱呱墜地的展會確實少不了政府的扶持,但展會只靠扛政府大旗難以發展。政府牽線搭橋后就應該進行角色轉換,讓專業展覽機構與相關行業協會成為展會的實際組織者,而政府只需提供有利于產業發展及辦展的政策環境,營造發展氛圍。如增加展會的配套設施等。另外,在展會期間,也可效法歐洲,為參展商及專業觀眾提供各種免費服務,如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等。
在展會上,企業及其產品的形象展示是載體,行業交流與商貿洽談是目的。行業交流與商貿洽談若非市場行為,難以有效果。僅是原來就相識的圈內人士參加,行業交流往往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