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城市能稱“時裝之都”
專家認為,時裝之都的內涵應該是以服裝加工和成衣貿易為基礎;以創新設計和引領時尚為優勢的現代化大都市
對于“時裝都市”與“服裝名城”這兩個詞語,我國服裝界專家發表了一些看法,他們認為,“時裝都市”與 “服裝名城”是兩個層次不同的概念,以資源配置為導向形成的產業集群是“服裝名城”的基礎,而國際或國內服裝產業中心(加工中心、成衣中心、時裝中心)地位的確立則是“服裝名城”形成的標志。“時裝都市”作為“服裝名城”的最高層次,不僅需要服裝加工和成衣貿易的基礎,更要具備時裝發布的設計創新優勢。
“時裝中心”是服裝產業集聚的高級形態。其形成依賴于三大條件:時尚生活基礎,也就是說要具備匯聚當今科技、文化前沿動態的社會背景和時裝消費的經濟水平;原創設計能力,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時裝公司和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時裝設計師;時裝發布規模,時裝發布的集群規模標志著一個城市的時尚地位。因此,無論全球性還是區域性的時裝中 心,無一例外地形成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政治敏感的國際化大都市。巴黎、米蘭、紐約等世界時裝之都主宰著國際成衣市場的流行趨勢,牽動全球服裝業的貿易與生產。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亞太地區巨大的消費市場、悠久的文化傳統和便利的地理優勢必將孕育出新的時裝中心,中、日、韓將形成與紐約、倫敦、米蘭、巴黎等歐美時裝圈并行的亞太時裝圈,充分顯示亞洲服裝和東方文化的國際地位。
在以亞太經濟圈為基礎的亞太時裝圈中,中國三大都市---北京、上海、香港地區都將占據重要的位置。北京具有強大的品牌推廣優勢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是秋冬季成衣和中國北方地區的消費窗口;上海擁有優越的商業環境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是春夏季成衣和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消費窗口;香港是連接東南亞和東北亞的國際樞紐,是亞太地區重 要的成衣貿易和消費中心。
“成衣中心”是服裝產業集聚的中級形態。成衣業是建立在服裝加工和時裝設計基礎上的商品營銷組合,是服裝工業化規模效益和情感化個性需求市場平衡的結果。雖然成衣已成為衣著消費的主流,并推動服裝加工質量和時裝設計水平的提高,但成衣業的發展依然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工業化初期,衣著消費的數量需求充分發揮了成衣專業化生產的規模優勢,并造就一批卓越的單品成衣企業和服裝加工名城,以產品貿易為主的成衣中心也形成于服裝加工基地。進入后工業化社會,衣著消費的情感需求導致成衣業趨向時裝化,以品牌經營為主的成衣中心大都形成于時裝中心或與之毗鄰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