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涉世”出口快速增長
-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一年,國內許多產業均受到積極影響。紡織業作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強勢產業,受益尤其明顯,出口實現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據國家經貿委官員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額達到26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8%;實現貿易順差近200億美元,是全國商品貿易順差的1.5倍。今年前10個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額達到5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16%,實現貿易順差388.94億美元。今年全年我國紡織業出口額有望達到570億美元,增加7%。
在出口大幅增長的帶動下,我國紡織業的經濟效益也在逐漸好轉。今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業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9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2%;實現利潤208億元,增長23.6%。一舉扭轉了去年利潤減少22億元的不利局面。而今年前10個月,我國45戶紡織業國家重點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494億元,增長10.4%,;主要營業收入562.9億元,增長6.3%;共實現利潤18.6億元,增長16.9%,去年同期則減少25.2%。專家預計,今年全年我國紡織業利潤將達到285億元,增長5%左右。
據業內人士分析,加入世貿組織一年對我國紡織業產生的積極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一些世貿成員國按照世貿組織的協定取消了對我國部分出口紡織品的配額限制或增加了進口配額,這是推動我國紡織業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在受限制的275個配額類別中,有99個已經全部取消或部分取消配額限制。初步測算,涉及金額約40億美元,占過去配額產品出口總額的1/3。而配額年增長率的增加將分別給我國紡織業對美國、歐盟、加拿大等配額地區的出口帶來1%、2.2%和2.6%的貿易機會的增加。
其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世貿組織成員國出口享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關稅優惠。平均而言,我國紡織業對加拿大的出口關稅降至14.5%,對歐盟降至9.1%,對美國降至14.67%,對日本降至7.6%。關稅開支的減少提升了我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據海關統計,今年5月份,我國出口服裝的平均單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16%。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紡織品的平均價格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今年前9個月,我國棉織物的出口價格比1998年下降了11.31%。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再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投資領域逐步開放,外資進入步伐加快,為紡織業生產設備和技術的升級創造了良好的契機。今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業共引進先進技術裝備達2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08%,預計今年全年將超過3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另外,由于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紡織業原料(如棉花)價格基本與國際接軌,財務、管理、銷售等費用也在營銷體制、經營方式改革中不斷趨于合理,我國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系數已由去年的14.67%增至今年第三季度的21.32%。
當然,也要看到我國紡織業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諸多挑戰,需要積極應對。一是我國紡織業尚未擺脫“以量取勝”的增長方式。目前,發達國家對紡織品的配額限制是只限數量不限金額,而我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多為創匯率不高的中低檔產品。這就需要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產品的質量、檔次、品種上下功夫,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單價,從而達到“以質取勝”。二是發達國家強調產品的環保要求,他們正在構筑的“綠色貿易壁壘”已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重大障礙。據不完全統計,單是我國出口德國的紡織品,未通過“生態”檢驗的就占到大約15%。面對這種情況,我國紡織業需要主動適應,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技術水平,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紡織,以“綠色產品”突破“綠色壁壘”。三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一些國家面對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大幅增加,為保護國內產業的利益,對我國發起反傾銷明顯增多。由此,我國紡織業需要盡快建立起健全的反傾銷應訴和解決貿易爭端的快速反應機制,努力運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條款、規定來維護我國紡織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