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經濟實現五大突破
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今天指出,2002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內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市場經濟秩序明顯改善,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年初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2002年,我國早發展的軌跡究竟如何?朱之鑫說,今年我國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0.2萬億元,比上年增8.0%,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分季度看,國內生產總值一季度增長7.6%,二季度增長8.0%,三季度增長8.1%,四季度繼續保持前三季度逐季平穩回升的態勢,表明經濟增長的內在活力進一步增強。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優質專用農產品種植面積增加,主要農產品生產繼續向優勢產區集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各具優勢的農作物種植帶、產業發展帶逐步形成。全年糧食產量達到45711萬噸,比上年增長1%;棉花受播中面積大幅調減的影響,產量有所下降。
工業生產增長加快,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出口導向型產品、高技術產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消費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推動了整個工業持續快速增長。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2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超過3萬億元,增長12%以上,是近幾年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電子通信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和紡織等6大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產品結構有所改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快速增長。前11個月,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76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3%。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在連續三年較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56億元,同比增長19.5%,全年有望達到5500億元,增長20%左右;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前11個月實現利潤2327億元,增長10.2%,預計全年將超過2500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前11個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1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23.8%,更新改造投資增長15.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8.2%。民間投資也趨于活躍。今年前三季度,集體和個體增長18%。市場銷售增長平穩。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06億元,同比增長8.8%,扣除物價因素,增幅為10.3%,與上年基本相當。住房、汽車等消費“亮點”初步形成。前11個月,商品房銷售額增長37.1%,銷售給個人的占90%;汽車銷售額增長70.6%。預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雙雙突破4萬億元的水平。
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前11個月,進出口總額560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0%。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將突破6000億美元,再上一個新臺階。利用外資規模持續擴大。前11個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將超過500億美元。截至11月末,國家外匯儲備274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24億美元。
價格總水平略有下降,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農村下降0.4%。前11個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5%,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下降2.7%。預計全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7500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0%以上;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2470元左右,比上年實際增長4%以上。同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達到85693億元,比年初增加120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