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業“后非典期”的對策
不可否認,SARS疫情對縫制機械行業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在今后兩個月內更加顯現出來。但SARS疫情畢竟是一個偶發臨時性事件,只能減緩我行業在一定時期的增長速度,不可能改變行業多年的競爭優勢和增長態勢。在危機面前,一個成熟的行業、企業應該是積極應對,團結一致克服危機。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啟動相應的應 急措施和對策,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1.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
SARS危機考驗了一個企業的危機意識和應急管理機制。重要的不是風險本身,而是抵御風險的管理體系。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須隨時準備實施危機管理。只有突破管理的常態假設,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機制,才能大大降低管理體系的脆弱性。在突發的危機面前,科學的管理、高效的決策以及堅定的信心非常重要。因此,我們的企業要對SARS 造成的不利影響有充分的估計和準備,對企業的生產、銷售和管理做出適當的調整。
2.修煉“內功”
在目前企業正常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下,企業要利用這個特殊時期,修煉“內功”,提高素質。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很多企業的工作重心已基本轉移到企業管理規范化、內部整合、人員培訓等方面。如中捷公司舉辦了MBA課程培訓,對公司80多名中層以上干部和業務骨干進行培訓,以適應公司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常熟仕德 偉公司舉辦了“支點外語之夜”活動,提高員工學習外語的信心和熱情,推進了公司國際化的發展步伐。
3.擴大出口,堤內損失堤外補
企業可在開拓國際市場上下工夫。尤其是由于中國、越南及東南亞等國的紡織服裝品出口普遍下跌,而使土耳其、墨西哥以及東歐等國的服裝業迅速發展,對縫制設備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伊拉克戰后重建也會為縫制機械出口帶來新的生機。因此,企業應利用這一機會,想方設法擴大出口,以彌補國內銷售的損失。如飛躍集團公司,目前出口訂單已排到了9月份,公司的生產任務非常飽滿。
4.開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
企業的創新能力應該是其抵御風險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現階段,企業更不可放松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新產品的研發工作。除按原計劃完成企業和行業今年的技術創新工作外,還可有針對性地開發一些產品。據有關部門統計預測,SARS疫情使現在和今后體育服裝及用品類需求大增,還有以衛生、保健為主的服裝用品及一次性公共消費品都將是 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縫制機械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開發相適應的產品。
5.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損失,刺激經濟發展。各企業應積極開展工作,取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爭取諸如出口退稅、減免相關稅費、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渡過當前的難關。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多難興邦”。希望我們都能從這場災難中學會反思,切實吸取經驗教訓,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讓我們沉著應對,共渡難關,奪取抗擊“非典”和促進行業發展的雙勝利。(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