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產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縫制機械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中,縫制機械行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有13億多人口,服裝市場需求巨大,同時,由于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斷上升,因此使中國成為服裝生產和消費大國。椐有關方面統計,我國年服裝消費量在100億件左右,消費額在4000億元以上,年服裝出口量約300億件,出口創匯600多億美元。服裝消費和出口離不開與服裝加工相關的縫制設備。除了服裝業外,其他如:皮革、箱包、鞋帽等相關產業與縫制設備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因此,縫制機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其影響和作用是很大的。 行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 中國縫制機械工業起步于50年代,長期以來,我國縫制機械工業積累了制造技術和經驗,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行業十分重視零部件工業的發展,零件制造技術和品種發展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外配套能力增強,具有較強的優勢。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國家還保留縫制機械制造工業,縫制機械生產企業逐步減少。相反,我國生產企業卻不斷增加,整機企業達300多家,零部件企業上千家。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給我國縫制機械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據有關方面統計,世界縫制機械總產量約在2000萬臺左右,我國2002年產量為1375萬臺,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2002年,中國向世界出口縫紉機約占1125.8萬臺,其中家用縫紉機出口約898.5萬臺,工業縫紉機出口約為227.3萬臺,分別占世界縫紉機總量的56%,占家用縫紉機總量的84%,占工業縫紉機總量的35%以上。 更主要的是我國經濟連年增長,服裝及相關行業的發展,為縫制機械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縫制機械最大的生產國。市場需求和科技進步使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正進入了一個快速、良性發展的階段。 一些行業主要經濟指標 2002年縫制機械行業共完成工業生產總值約200億元。受出口大幅增長的影響,2002年縫制機械的產量達到歷史新高,全年生產縫制機械約1375萬臺,比上年增長71.6%,其中:家用機約940萬臺,比上年增長108.9%(普通家用機440萬臺,多功能家用機500萬臺,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117%);工業機約435萬臺,比上年增長24.3%。行業從業人員3.7萬人。 資本構成及其貢獻 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02年行業內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占18%,合資企業占4.5%,外資企業占2%,集體企業占4.6%,民營企業占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