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制造業的驕子—記走向國際化的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化纖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機械廠)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制開發全自動換筒高速卷繞頭設備,實現了中國化纖工業紡絲成套設備的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化纖機械制造廠商十幾年在中國市場的壟斷,迫使一些生產高速卷繞頭的外國公司逐年大幅度降價銷售,減少了中國化纖工業的投資成本,使中國成為化纖工業大國的進程大大加快。同時,中麗制機公司也躋身于國內同業中的佼佼者行列。
勵精圖治大器晚成
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所屬和控股的化纖機械工程公司。前身是北京化纖機械廠(后劃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稱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機械廠),成立于1970年。當時人稱北化機的機械廠,只能進行紡機零配件加工,沒有自己的主導產品,充其量在化纖機械行業中只能當個“配角”。20世紀80年代開始,化機廠先后開發了VC406、407、408系列滌綸長絲紡絲機,KP431、CKV431系列丙綸(中旦)長絲紡絲機等產品,使其在化纖機械制造企業中小有名氣。但好景不長,由于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加之國家計改攻關項目出資扶植的幾項“重中之重”工程的陸續投產,使本來擁擠的紡機生產市場,變得更加“白熱化”。1997年,國家“限產壓錠”,棉紡企業技改項目下馬,拖累了化纖企業,一些大的紡機生產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對國內紡機,包括化纖機械的生產和銷售沖擊不小。曾有一篇報道這樣敘述當時的化機廠:“1995年,化機廠已經很困難,帳面上只有幾十萬資金,訂單少,職工收入低,廠里人心惶惶。這是當時的真實情況。化機廠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要么倒下,要么前進。”
1996年,原機械廠廠長李開為總負責人,決定改變單一生產化纖設備的局面,走一條工程與工藝、設備相結合的道路。實現從化纖成套設備開發、生產、工程設計為一體的重大變革。經過努力,使企業走出了困境,生產一路攀升。從當年的200個紡絲位躍升到2000年的2000個紡絲位,銷售額也從6000多萬元,一舉突破4億元大關。連續5年的持續發展,使企業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令同行驚嘆。在工程化和大量嫁接設備一路領先的情況下,企業領導班子并沒有停步,而是帶領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面對競爭激烈的化纖機械制造市場,勇擔風險,不畏艱難,把目光瞄向世界先進技術前沿,果斷決策自主開發研制各種半自動、全自動、民用絲和工業用絲系列高速卷繞頭,以此作為突破口,確立企業發展重大戰略性轉折目標。在李開廠長的帶領下,企業成立了課題攻關組,迅速展開卷繞頭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工作,研制出POY、FDY、HOY絲用全自動、半自動型高速卷繞頭,其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已規?;\行在生產線上。化機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中國的高速卷繞頭品牌,為國爭了光。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協會理事長高勇在評價這項技術成果時說,我國每年要花10億元進口國外類似的產品,這不僅使我國的化纖企業成本加大,同時也限制了國內化纖設備生產企業的發展;這項技術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使化纖企業獲得巨大的收益,同時也使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在中麗制機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進入21世紀,在卷繞頭系列產品技術日臻成熟的基礎上,企業把研制開發高速卷繞頭作為主攻目標。并先后引進德國、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先進的數控車床、加工中心、磨床、動平衡機和三坐標測量儀等加工設備,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全自動卷繞頭和紡絲設備加工裝配生產線,企業發展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期。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中,共向市場推出了3500多個紡位的全國產成套紡絲機和工程承包項目;僅去年一年,企業生產的各類紡絲機就達3000個紡位,銷售額突破6億元。由于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飛速發展,使得國際化纖設備市場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國內紡絲設備、高速卷繞頭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的情況下,企業員工人均收入得到提高。
經緯天下精金百煉
給企業帶來巨大市場空間和效益的拳頭產品是全自動換筒高速卷繞頭。高速卷繞頭是化纖高速紡絲設備的關鍵部件和核心技術。其結構復雜、制造精度要求高,是一般紡絲設備不能比的。由于它廣泛涉及機械動力、氣動控制、電氣控制、計算機軟件等多個學科,故是一種技術含量高,開發、設計和制造難度大的高科技產品。
從1996年起,公司集中研制開發BW系列高速卷繞頭。采用高速大卷裝、多絲餅系列化技術,先后開發出4頭、6頭、8頭、12頭紡絲設備。在此基礎上,2001年年初,公司又自主開發成功BWA系列全自動換筒卷繞頭,采用16頭紡全自動換筒高速卷繞頭FDY全國產成套生產線技術,這項新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6年來,公司自行研制開發適用于滌綸、丙綸、錦綸POY、FDY、HOY絲的BW、BWA系列高速卷繞頭紡絲機達到5000多個紡位。新型BWA1235T型全自動高速卷繞頭已在熔體直接紡微細旦絲生產線上規模運行,以大容量、生產連續化、高速化、自動化和控制智能化的化纖成套設備推動著中國化纖工業國產紡絲技術的飛速發展。
見微知著何所不為
取得矚目成就的不僅有高速卷繞頭,還有企業承包的一個個成功的工程項目。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中麗制機公司認識到,工程承包即是化纖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業技術裝備的試驗廠。公司領導當機立斷,成立工程部,招聘人才,進行承攬工程的“交鑰匙工程”。在承攬工程方面,公司有一定優勢,擁有雄厚的人才、設備和一流的管理,對每一個項目都做到精心組織、精心管理、精心制造、精心施工,因此,工程一開始,就如魚得水,承接一個成功一個。 公司為向用戶提供滿意的工程和服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程服務、維修、調試機制。并有一批長年工作在外的服務人員,形成了自己的跟蹤服務體系。通過與用戶的技術、工藝交流、指導和上門服務以及市場分析,為用戶最終取得信任打下良好的基礎和扎下了根基。在技術銷售上,搭建互相溝通的平臺,“量體裁衣”,一切為用戶著想,充分考慮用戶的資金承受能力和投入產出比,因此,得到用戶的首肯。
幾年來,公司承接的項目有儀征化纖1.5萬噸/年直紡滌綸長絲12頭生產線;上海石化1.5萬噸/年直紡滌綸長絲生產線;岳陽石化7500噸/年錦綸短纖生產線;洛陽石化9萬噸/年POY、FDY直紡滌綸長絲生產線和7500噸/年中空三維卷曲滌綸短纖項目;浙江恒逸集團36萬噸/年POY、FDY溶體滌綸長絲直紡生產線;浙江遠東新聚酯直紡生產線;臺灣獨資翔鷺化纖直紡滌綸長絲項目;中國桐昆化纖工業城溶體直紡滌綸長絲項目;海南興業聚酯直紡滌綸長絲FDY合作項目;黑龍江龍滌1萬噸/年滌綸工業絲合作項目;紹興興虹雙組份復合超細纖維工程項目;平頂山錦綸簾子布2萬噸/年PA66全自動卷繞頭合作項目等幾十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