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企業離破產有多遠?
服裝界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熱鬧的行業,霓裳華衣耀眼、T臺秀場眩目,“破產”之類的字眼似乎與它格格不入。是服裝界原本就一直這么“朝陽”,還是業界本身具有粉飾繁華的“習性”? 不管怎樣,sARs之前,在服裝界談破產、談危機絕對是個“另類話題”,倩影香風己讓服裝界醉在其中。 服裝業是以預測為“首要謀生手段”的,預測流行、預測市場。每年3月底的服裝展會CHIC已被人們習慣地當作交流業界信息、檢驗行業水平的一次盛會。
今年的CHIC展會,展位面積5.8萬平方米,參展商850家,4天展會觀眾達20萬人,展會期間活動眾多,可謂盛況空前。然而,顯示業界最高水平的CHIC對于4月份隨之而來的銷售寒潮的啞言,讓整個業界在危機預警機制的考試中交了白卷,而這張白卷真正反應出的是整個服裝界危機意識的淡薄。 幾年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說過: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一席話曾引發了人們長久的思考:堂堂微軟帝國何以談破產?為什么時間是18個月? 從286、386到奔3、奔4,汀業每一次技術更新都有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IT企業的生命周期就是汀業的技術更新周期——18個月。微軟帝國主人的一句話,不僅已成為業界的一個警示,也讓IT企業的生命脈絡清晰可見。 生于憂患,死于安逸,IT企業如此,服裝企業怎么樣呢?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服裝業競爭日益激烈,小企業生生死死己成尋常事,中等品牌各領風騷三、五年也已經成為業界“常規”,近幾年更不時有業界“大家伙”出事的新聞。倒閉的企業自有它個性化的原因,一般企業平時很少想過破產之類的問題,但是此次SARS寒潮,讓每一個企業都面臨這樣的考驗:我能堅持多久? 記者的一位朋友是一個較知名品牌的老總,在談及SARS的影響時深感憂慮,春季銷售不暢已使企業普遍受重創,一些小企業已經難以維繼。如果秋季依然受影響,象他這樣的企業也會很困難。當記者問及春夏季銷售不暢、壓貨占資金,加盟商如何能保證秋冬季正常進貨時,這位老總說: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服裝界、特別是以加盟體系為主的企業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
SARS讓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的問題——服裝企業離破產有多遠? 服裝業曾經等同于制衣業,在經濟稀缺的年代,服裝企業的發展取決于你有多少臺縫紉機、多少人,從這種意義上說,“服裝是靠手工吃飯的”; 服裝業是一個文化產業,流行趨勢的把握、市場形勢的分析、消費心理的研究,決定了每季產品是否對路,從這種意義上說,“服裝業是靠信息吃飯的”; 服裝業是一個個性化的產業,款式、面料、色彩、搭配、民族、地域,千人千樣,因人而異,從這種意義上說,“服裝業是靠變化吃飯的”; 服裝業是一個時尚產業,按照季節的變化每年推出春夏、秋冬季產品。氣候的變化,溫度的高低影響著每季產品的銷售業績,從這種意義上說,“服裝業是靠天吃飯的”。 服裝業集如此眾多的因素于一身,紛繁之中,其生命脈絡常常讓人難以辨認。然而,一場SARS讓服裝企業的生命周期凸顯出來。已有專家預計:2003年秋季,將是中國服裝企業重新洗牌的時候——一個季節的銷售不暢,就是企業的致命傷。 服裝企業離破產有多遠一一6個月! 文/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