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油技術成為高速平縫機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向
——“2003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綜述之二 機頭無油化技術是近年來國際上各家著名縫紉機公司開發的重要方向。
在60-70年代,世界縫紉機的發展,是以不斷提高速度作為提高縫紉效率的突破口,以高速度作為的縫紉機產品性能指標的縫紉機產品,在市場上特別暢銷。一時間,高速成為世界縫紉機銷售的一個主要的買點。于是縫紉機的運行速度從50年代的3 000轉/分發展到4 500、5 000、6 000轉/分,尤其是包縫機產品,到70年代世界上已經有企業推出達到10 000轉/分的產品,號稱超高速縫紉機,但是,由于縫紉機采用高速度的運行方式,在機器總系統上,必須采用保證高速度穩定運行的結構。一般傳統的方式是采用潤滑系統,對縫紉機內部各個運動副采用加潤滑脂、油等方式,當機器的運行速度在3 000轉/分以下時,普遍采用在運動副中加潤滑劑,如在齒輪運動副中加牛油,在針桿機構滑動副中采用定時滴注潤滑油方式,在勾線機構中的旋梭和機器各軸套滾動副中采用滴注潤滑油方式,在挑線機構軸套、軸承的滾動副中采用定時滴注潤滑油方式, 在送料機構軸套、軸承的滾動副中采用定時滴注潤滑油方式。這樣的潤滑方式在平均在3 000轉/分以下的縫紉機產品,例如家用縫紉機,低速工業平縫機、中速工業平縫機、中速包縫機等上使用較多。
但是,由于縫紉機的高速化趨勢的要求,縫紉機作為一個機械系統,各運動機構的運動副的滑動磨擦副線速度、滾動磨擦副線速度也相應大大提高??p紉機內部大量的運動副,在高線速度的條件下,無法僅僅采用潤滑油滴注方式或采用潤滑脂方式來保證高線速度的條件下,運動副運動構件中支撐運動副正常工作潤滑膜的穩定性。往往,由于,在高線速度的條件下,運動副運動構件中,支撐運動副正常工作的潤滑膜破壞,運動副運動構件失去潤滑膜,使運動副運動構件在無潤滑膜條件下工作,即使二個相對滑動或滾動的運動構件在10~15米/秒的高線速度下(旋梭在5 000針/分的工作條件下,其旋梭導軌的運動線速度達到15米/秒)進行干磨擦,機械運動理論證明,在沒有采用容許干磨擦措施的條件下,干磨擦是無法持久的。在10~15米/秒的高線速度的工作條件下,運動副的二個運動構件之間干磨擦,很快會由于干磨擦運動,使運動構件產生發熱、形成高溫、再使運動的構件材料表面燒焦熔化、最后使結構運動副構件咬死。
由此,從機械運動理論要求,在機械結構運動副中,當運動副潤滑膜不穩定,在機械系統內,必須采用強制潤滑的結構方式,來解決由于機械運動速度加快后保持運動副中潤滑膜穩定性的問題。所以,在工業縫紉機產品的速度突破4 000轉/分以后,在縫紉機的總系統中,比較多的采用內置潤滑泵的方式,由潤滑泵強制對各運動副進行供潤滑油方式,使縫紉機系統內各高線速度的條件下運動副能夠保持潤滑膜穩定性,從而保證各運動副能夠長期、穩定的正常工作。 但是,縫紉機是為服裝、鞋帽、箱包等進行縫紉工作的裝備,這些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有嚴格無油污染的質量要求。所以縫紉機在縫紉過程中不漏油,是服裝、鞋帽、箱包等產品生產企業對縫紉機的一個基本要求。
這樣,一方面,由于縫紉機要提高縫紉效率而提高縫紉速度,而由于提高了縫紉速度,縫紉機系統中,必須建立一個強制供潤滑油的系統,確保縫紉機能夠長期、穩定的正常進行縫紉工作;而另一方面,由于縫紉機的縫紉對象要求,縫紉機在縫紉過程中,對縫料不能沾有油跡、無污染的質量要求,即縫紉機最好不要用潤滑油。這對矛盾,一直是縫紉機產品生產企業和縫紉機產品的使用企業之間的矛盾,更是世界縫紉機研發人員目前面臨的技術難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縫紉機生產制造廠,在生產高速縫紉機產品時,為了防止油污染,在技術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加強密封,減少漏油的可能性。 控制供油量,減少漏油的可能性,如在要外露的滾動副配合部分一般都采用密封圈進行密封,如平縫機上的上軸后套、倒松桿板手軸等。 二是提高配合的精度。 在外露的滑動副部分,一般采用提高配合的精度,提高滑動副構件的耐磨性能,保證不因為磨擦后,機構的構件磨損,使配合的精度降低,配合的間隙增加,潤滑油從配合的間隙中滲出或漏出,如平縫機上的針桿、壓腳桿等。 三是在易漏油部位,建立一個穩定的供油和回油的油量平衡系統。 如在平縫機中針桿機構和挑線機構部位,由于這兩個運動機構中的運動副磨擦比較大,縫紉機內部專門有一個供油泵機構進行強制供油,保證運動副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