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專業村叩開國際大市場
- 在遼陽縣馬泉村,馬淑艷指著剛建成使用的1500多平方米的制衣廠房對記者說,“原來這兒只有一棟小二樓,在不到300平方米的廠房里,我和丈夫靠幾臺縫紉機起家,生產襯衫往五愛、西柳賣,到現在產品已經銷往羅馬尼亞了,我們準備再建一個廠房。”這個當初靠幾臺縫紉機起家的小作坊現在已是省內頗有名氣的襯衫企業———遼寧海獅集團。
在馬泉村,像這樣的制衣企業還有兩家,他們雇用的員工超過1300人,每名員工一年能掙七八千元。馬泉村自然也就成了整個遼陽地區有名的專業村。近幾年來,遼陽縣一直將發展專業村經濟作為加快本地區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抓。目前像馬泉村這樣的專業村遼陽縣有32個,所創的產值已占全縣經濟的半壁江山。
集約化經營 外向型發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遼陽縣的專業村經濟形成了三種發展模式,即委托加工式、家庭作坊式、集約經營式。遼陽縣政府經過綜合比較與前景分析,將集約經營式列為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的重點。該縣主抓工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采用集約經營方式的專業村一般都有專門的經營廠所,規模較大,一兩個企業就可以安置全村的剩余勞動力,無論從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上看,還是從解決就業問題方面來說都是前兩種方式不可比擬的。”
遠近聞名的服裝專業村馬泉村就是通過集約經營將本村的服裝業搞得轟轟烈烈,不僅占領了沈陽五愛市場和海城西柳市場,還走出了國門,創出了自己的品牌。起步較早的馬泉村原有服裝企業17家,低水平重復生產與無序競爭曾嚴重困擾這些企業,經過當地政府引導扶持,一些企業果斷購進一流設備、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擺脫了原來的家庭作坊式,粗放生產走上了集約化經營、公司化發展的道路,3家實力較強的企業脫穎而出。
遼陽春光服裝集團引進十余名大專生,使企業實現了網絡化管理,并投資上千萬引進了兩條現代化的襯衫生產線,使產品在品質得到提升的同時,成本大幅下降,一下子新增產量200萬件,年創匯300萬美元。遼陽海獅制衣有限公司通過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自1999年起,該企業的產品已逐步占領了羅馬尼亞中低檔襯衫的市場,“老板娘”馬淑艷告訴記者,“我們生產的亞特王、獅子王、蘋果王等襯衫在羅馬尼亞非常叫得響,一年能出口七十多萬件。”
專業村成了創匯村
“確定了集約化經營、外向型發展方向后,馬泉村的這些制衣企業品牌意識越來越強,通過努力為生產的襯衫注冊了自己的品牌。遼陽振生制衣有限公司注冊的丹瑪斯牌襯衫已分別被遼陽市政府和沈陽五愛市場評為名牌產品和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遼陽春光服裝集團公司的月桂樹牌更是注冊到了羅馬尼亞。
現在,馬泉村的服裝除少部分在沈陽五愛市場和海城西柳市場進行批發外,其余全部銷往國際市場,遍及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南非、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波蘭、羅馬尼亞和俄羅斯設有辦事處。遼陽春光服裝集團公司和遼陽海獅制衣有限公司現均有獨立的出口自營權,并都通過了ISO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他們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資金開拓新的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份額。現在馬泉村一年出口襯衫三四百萬件,創匯數百萬美元。
馬泉村服裝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村民人均收入高出所在鄉鎮平均水平近3000元,每年還吸納周邊村勞動力近千人,為其增收500萬元。
集約化經營使遼陽縣專業村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現已達29家,占全縣專業村經濟的比重超過了70%,60多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2003年,全縣專業村出口供貨額超9億元,創匯達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