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闖世界
苗族阿妹正在巧手縫制百褶裙
老陶最喜愛布置自己的展覽室
今年對于61歲的江花印染廠廠長陶興壽來說將是一個喜悅和忙碌的年份。廠里生產的5000套苗族服飾已全部被美國客商訂購一空,面對還在接踵而來的訂單,他發愁的是廠里人手不夠,無法全部滿足客商的需要。
作為文山縣開化鎮紅旗社區的民營企業,江花印染廠名字可大有來頭,1989年11月17日,江澤民同志來到這里視察,鼓勵他們“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抓經濟發展”。1991年10月,陶興壽把還是一個小作坊的印染廠改名為江花民族蠟染廠,建廠之初,他到廣西、貴州等地的苗鄉走村串寨,收集受老鄉歡迎的苗族花飾,可是陶興壽怎么也想不到,這些原本只在農村有市場、“土里土氣”的苗族服飾竟然會走出國門,在美國成為暢銷產品。1992年2月,一位到文山尋根的美籍客商找到陶興壽,他要訂購老陶的產品賣到美國,而更令老陶想不到的是,美國有39.8萬苗族華裔,江花的產品一運到美國,便成為了當地苗族華裔最流行的服飾。如今老陶的印染廠已經發展為擁有24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70萬元,產品銷往美國、泰國、老撾等國,專營苗族服裝的企業。江花的員工都是附近十里八鄉的苗族婦女,她們的巧手縫制出一套苗族服飾在市場上售價可達150美元,這些以前在家里縫縫繡繡的手藝,如今可以給她們每個月帶來600多元的純收入。老陶的廠里有一間展覽室,里面陳列著許多精美絕倫的苗族服飾和苗族壁掛。老陶說起自己的企業十分自豪,江花印染廠今天已經開發出了20多個品種,上百種花飾,如果廠里人手充裕的話,老陶有信心把江花做到年產值110多萬元服飾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