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制造”如何走出困惑?
- 臺州作為縫紉機的生產基地,其產品銷售遍及歐美、日本、非洲、中亞、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臺州制造”已經成長為中國制造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近一陣子,人們對臺州縫紉機的發展表現出了擔憂。
“臺州制造”的“頑癥”
半年來,臺州縫紉機銷售量的增長并沒有帶動整機價格的增加。一部分縫制機械企業在市場的壓力下,為了獲取暫時的利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短期的投機行為。為了節省技術研發的費用支出,便依靠采購廉價的零部件以使自己的產品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有的甚至采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用舊機冒充新機的方法來降低成本,搶占市場。在經歷了市場的一陣洗禮后,這些產品的品牌也成了低劣產品的代表,來自市場的大量產品質量投訴和退貨使得一些企業失去了原來客戶的信任,產品銷售降低,大量庫存。臺州舊不再為國際市場所關注。浙南地區最大的縫紉機配件銷售中心溫州歐西瑪服裝機械有限公司經理尤秀忠表示,歐美市場首先關注的還是產品品質。對于這一現象,臺州的一仕縫紉機制造商說,行業內的零部件企業有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完成原始積累的第一步后,一直停滯不前,始終停留在原來的技術水平上打轉兒,這已經成了臺州相當部分縫制企業的“頑癥”。
幸運的是,一些頗具規模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在致力于市場維護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研發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漸工藝和新材料,引進柔性、智能化生產方式,他們在注重提升自己品牌建設的同時,也在各自獨特的領域大顯身手。如飛躍在主打產品光機電一體化自動開袋機、高速電子高速圓頭鎖眼機等領域,加大新品開發,來提升企業的活力。而寶石在注重品質的同時,依托出口來規避同行企業低價競爭的風險。中捷與百福、勝家等進行資金和技術上的合作,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國際影響和競爭力。
中森視野里的“臺州”品牌
臺州中森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簡稱“中森”)副總經理高展峰說,中森起步雖晚,但在發展中始終明確產品品質和定仕的重要性,保證為客戶創造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利潤。成立不足五年的中森公司,在不斷提升企業形象的同時,在原有的桌上暗縫機、自動電腦暗縫機、褲腰/褲耳/褲筒式暗縫機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技術含量較高的系列新產品,如工業用兩面雙撬暗縫機、潛水衣暗縫機及高附加值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開發,制定行業新標準,為公司在暗縫機領域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顯示了一家特色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不到五年的發展時間中,中森曾經歷了兩次重大抉擇。一次是項目的選擇,初始階段,三個合伙人投人重金購買“中森”這一品牌后,就想到了要讓品牌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選擇暗縫機這一項目,開辟并成功占領了國內暗縫機市場,成為國內最大的暗縫機生產基地;第二次選擇是在產品的價格和品牌定仕上,中森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必須要維持產品的利潤空間,以保證有足夠的資金去開發新產品和保證產
品的品質。高展峰說,沒有利潤,而一味地以低價占領市場,是很難讓客戶相信你的企業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低價產品就像是削價的食物一樣,很難讓人放心食用。
在服務上,中森重視從客戶的需求中尋找開發靈感,如一些客戶在使用暗縫機時沒有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長時間工作不加油導致機器反應不靈敏,中森的服務人員并沒有簡單地指責客戶,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將信息反饋到公司,技術部]司在機械上注上鮮明的標識,提醒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不要忘記給機器加油。事雖小,但高展峰說這使得我們在銷售和服務中學會了換仕思考,要關注客戶的實際需求。
高展峰也表達了對“臺州制造”的理性訴求,他反復強調中森是臺州的,也是世界的。高展峰希望臺州的企業能夠真正意識到品牌知名度的基礎是質量,而不僅僅是成本。自1999年成立以來,中森50%的產品出口海外市場,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暗縫機生產廠家。
政府轉變服務職能
采訪中,一些臺州企業對目前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形勢依然十分看好,但企業的發展卻遇到了共同的問題。想擴大規模很難批到土地,資金渠道受到國家政策控制,成了企業最頭痛的難題。
對此,臺州市經濟委員會輕工行業處處長潘志偉表示,這與國家宏觀調控有關系,這種現象不只是臺川,全國的經濟發展都一樣。最近國家和省相關部門到臺州檢查用地情況,政府也希望能夠順利通過檢查,爭取早日在工業用地上對企業有所幫助。
在資金方面,像中捷已經成功上市,為企業融資開辟了新的渠道。為了幫助更多的企業解決資金上的難題,臺州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成立了一家中小型企業擔保公司,機構目前放在臺州經濟委,它采取會員制,企業出資以入股的方式加人該機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出面為企業擔保從銀行貸款,借貸資金數額為人會資金的5—10倍。同時,為了鼓勵銀行加大公益性貸款的支持,政府將銀行對于企業貸款的數額作為一項技術指標對銀行進行考核,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為了支持企業的發展,臺州市政府尋求一切可能為企業創造條件,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潘志偉說,作為中國縫制機械設備最為集中的生產地,臺川地區的整機配套的零配件市場已經十分成熟,從國際市場看臺州的優勢在于產品具有良好的性價比,但從質量上看與國外成熟品牌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要學習、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先進企業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提升我們的品牌。”潘志偉說,臺州市企業家協會、科協等經常組織并邀請一些知名經濟學家和成功的企業人到臺州進行產業發展指導,促進企業進入良險的發展軌道。
潘志偉同時也提到,列為臺州市十大支柱產業的縫制機械產業去年總產值達到80億元,但是由于縫制機械行業的市場容量不是很大,目前,臺州縫制機械行業的領頭企業已經開始向其他產業領域發展。如飛躍開拓進入建材物流市場、大洋進人壓力容器領域、通宇在電動車領域也有比較成熟的市場等,這個現象也值得我們進行探索。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