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協會會長為行業把脈
- 關鍵是市場網絡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雅戈爾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如剛
在一直頗受爭議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紡織服裝業迎來了“后配額時代”。
根據W TO烏拉圭回合最后協議,2005年1月1日起,W TO成員間紡織品服裝配額全部取消,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將最終實現一體化。隨著這個日子的臨近,“中國制造”的強大競爭力引起歐、美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恐慌。
盡管如此,我認為備戰后配額時代關鍵還應放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戰略目標上。中國服裝業應全力打造自主品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種趨勢,只是各自的條件、時機和方式不同。目前,中國服裝企業海外擴張主要以“在中國生產,用國外品牌”模式為主,因為相對而言,它更符合中國企業的現狀。而雅戈爾卻主張通過與國際知名服裝企業合作的方式來穩步推進企業自主品牌的國際化進程,提升品牌品質和企業管理水平。
雅戈爾與國外的一些知名品牌企業合作,定位是建立一個高端產品的生產基地,原則上不做低價位的產品,不加工比較低檔的產品。通過不斷與國外有名的企業合作,引進他們的工藝、技術,提高雅戈爾的知名度,為雅戈爾下一步創國際品牌打好基礎。就是說,雅戈爾要與國外一些大的同行來共同開發國際市場,雅戈爾幫他們開發中國市場,他們幫雅戈爾開發國際市場,實行以市場換市場的戰略,使之能更快地融入世界市場體系之中。
面對取消配額后強勢國際品牌的進入,要想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必須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銷售網絡體系,構筑大營銷概念。
把握最佳機遇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報喜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澤
以國家為基礎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配額的結束,仿佛投向該產業的一顆“重磅炸彈”,徹底改變了業已存在數十年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模式。
世界銀行的分析家估計,在未來的幾年中,大約有2000億美元的服裝貿易將轉向中國。
目前,相當多的紡織服裝企業正在為2005年的到來摩拳擦掌。但我認為,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服裝產品面對的是市場競爭的問題,而不是占領市場的問題。
為此,與國際接軌是我們行業首先要面對的。不僅銷售模式要與國際接軌;運作模式要與國際接軌;企業采用的一系列標準也要和國際接軌。
由于缺乏出口品牌,產品雷同、附加值低,出口價格不斷走低,頻頻引發貿易壁壘。而數量擴張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必須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實現戰略轉型。質量、創新、快速反應是當今社會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格局的發展趨勢,總體上為中國服裝業實施名牌戰略帶來了有利的增長空間和追趕時機。
品牌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是品牌戰略的主體。為了應對國外強勢品牌的挑戰,“報喜鳥”今年提出了8大工程和“決勝終端”的戰略口號。
客戶工程、景觀店工程與旗艦店工程、市場整合計劃工程、大客戶扶強工程、中部市場振興計劃工程、信息化工程、品牌提升計劃工程、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工程為報喜鳥品牌進一步延伸營造了知識性和國際性的氛圍,樹立了報喜鳥品牌的嶄新形象。
百舸爭流正逢時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德康
目前,我國的服裝生產發展仍是以數量型增長為主,新增產品大多是常規產品,科技含量尚欠火候,另外,設計抄襲模仿歪風猶存、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隨著服裝制造成本不斷提高,繼續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大量的國際知名品牌和二線品牌紛紛占據了國內高檔和中高檔消費市場。隨著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后配額時代的到來,我們面臨著各種新的貿易保護和發達國家綠色標準門檻越來越高的挑戰,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知名品牌少、核心競爭力弱已成為制約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鼓勵創立自主品牌,推進中國服裝名牌戰略是中國服裝產業升級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服裝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品牌競爭是服裝企業爭奪市場的主要形式,而品質競爭則是品牌時代競爭的焦點。產品的品質已不是簡單的質量問題,它包括物質性能、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三個方面。未來品牌服裝的競爭戰略是以服務為平臺,以商品為道具,以客戶為中心,創造能夠吸引客戶參與、值得客戶回憶的活動。
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而人才是創新的關鍵。服裝企業必須努力認清市場定位,使自己的產品有別于其他競爭者的產品;要積極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學習和借鑒國際服裝企業高精尖的管理方法、先進技術、操作技能等,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培養造就知識型的職工隊伍;要努力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服裝板型設計以及相關基礎研究等,提高品牌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