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與未來 日本制造業的--2004制造業白皮書解讀(下)
(接上期)日本經濟產業省最近公布了2004年制造業白皮書,對制造業的概況、國際化趨勢、發揮國內生產優勢的對策進行了說明。上期我們介紹了白皮書的前半部分,這期著重對日本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作介紹。
日本制造業的課題
日本制造業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發揮國內生產基礎方面的優勢。這種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零部件、原材料、組裝等企業間的合作,及時開發新設備、新技術和新產品;二是日本是一個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高端產品消費市場。 日本國內擁有一批富裕而有品位的消費群體,制造業正是通過強化面向這一消費群體的差別化產品、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提高了收益。與收益性差的企業相比,收益性好的企業的主要區別在于:研究開發、固定資產投資、知識產權的取得與管理、品牌的形成與強化等方面。
盡管日本部分制造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是生產成本過高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許多產品的生產成本遠高于國際水平。工業用電的成本為美國的2倍,運輸部門的內外差價為美國和中國的2倍、韓國的3倍左右。
未來發展方向
白皮書認為,今后日本制造業為了加強國際競爭力,有必要在以下六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促進戰略管理,包括對事業的選擇和重組。各企業有必要根據經濟貿易環境的變化加強對海外業務的管理。許多企業認為提高收益性、確立新的事業將會成為今后的重要任務,強調人才培養的企業也明顯增加。
二、通過增強技術開發的力度、提高研發效率、發揮品牌與設計的作用、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推廣標準化等手段確立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日本國內生產的產品大都集中在高附加價值產品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差別化和產品設計。因此,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制造企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策劃、開發、生產、流通等環節的創新。例如,一家服裝生產企業自1999年10月以來,在接受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指導后,為另一家男裝縫制企業的工廠改革提供咨詢,提高了該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縫制企業引進汽車企業的生產管理方式,在兩年內將待料時間由7.2天縮短為4.4天,減少了39%,次品則減少了45%,生產用地減少了85%。
四、重視國內生產。對于一些需要采用高精技術的產品或者交貨期較短的產品,有必要重視國內生產,已有部分企業將原已遷出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日本國內。
五、重視環保業務。以回收再利用為前提的產品開發、考慮環境保護的生產工藝和流程設計等環保對策正在逐漸成為競爭力的源泉之一。
六、加強人才培養,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前述的各種對策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在各個層次上的能力開發今后將成為制造企業的工作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企業通過開展直銷業務,提高了銷售額和收益率,增強了企業在產品開發和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的能力。中小企業通過直銷活動,能夠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經濟產業省對113家開展直銷活動的中小企業的負責人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有64.9%的負責人將“能夠把握顧客的需求”作為最大的優點,其他依次為:提高收益率;迅速把握需求動向;擴大品牌的知名度;調動現場工人的積極性;積累商品策劃方面的經驗;擴大銷售額;擴大客戶范圍、開拓新的事業領域;掌握定價的主導權;改善資金周轉狀況等。對此,經濟產業省開展了一項支援中小紡織企業通過直銷等形式改善業務狀況的資助業務,2003年度的資助總額達到30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