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未來的世界名牌
訪標準銷售總公司副總張金銀先生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簡稱標準股份 ) 是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是國家經貿委確定的機電產品退場門基地。以系列縫制設備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為主業的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標準集團的控股公司,也是集團的核心企業。1999 年發起設立,2000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他們始終堅持制造精品的質量目標,積極實踐與國際知名品牌比高低的質量定位,產品先后透過 ISO9001 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圓周誤差 安全認證。產品包括普通單針平縫、雙針平縫、繃縫、包縫、特種、機電一體化縫紉機、電子縫紉機、計算機繡花機等 16 個系列、 100 多個品種。2002 年,"標準" 牌工業縫紉機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3 年又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授予 "中國名牌" 證書。
在 CISMA 2004 期間,本刊記者有幸采訪了中國標準縫紉機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華東銷售服務分公司總經理張金根先生。張總與記者饒有興致的談起標準公司的發展歷史。
張總說,標準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已有近 60 年的歷史,1946 年成立,一開始是仿造美國勝家牌家用縫紉機的機型,造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家用縫紉機 "標準" 牌縫紉機。在 1951 年開始生產工業縫紉機,當時中國抗美援朝,要大批量縫制軍棉衣,但中國沒有縫制棉衣絎線的特種縫紉機,我們公司生產出了 GB1-1 工業縫紉機。1956 年,研發生產出 GN2-1 高速包縫機,從此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包縫機。1963 年,當時中國有內衣、針織外套等 16 個行業急需繃縫機,而中國沒有,于是仿造意大利技術,生產出了GK10 系列針織繃縫機,成為中國最早生產針織繃縫機的廠家。
1971 年,根據國家工業布局調整的要求,我們支持西部建設,整體搬遷至陜西臨潼。全遷后,在這片荒灘上開始再次創業。七十年代,中國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提升了,對服裝的需求增大,于是涌現出大量的服裝廠,但是當時服裝業剛剛起步,缺少專門的縫制設備,面對這么大的市場,我們開始調整產品架構,引進日本三菱電機公司的技術,生產出了 GC6-1 高速平縫機。它采用高強度鋁合金,使縫紉機輕量化、噪音減小,功效提升,并且耐磨。
在當時中國,該工業縫紉機是最先進的,于是一下子占領了整個中國市場,產品供不應求。八十年代,我們又橫向聯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產品的技術水準。九十年代進行產品架構調整,并與國際品牌兄弟公司聯合,標準公司逐步確立了行業排頭兵的地位。
當問及現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民營企業異軍突起,作為國有企業該如何應對這場競爭時,張總說,改革開放之前是標準、上工、華南、天工等四大國有企業唱主角,眾多民營企業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他們也是走仿造的路子,但是他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引進技術,引進人才來發展自己的品牌。如中捷、寶石、杰克等民營企業都是在短短幾年之內發展起來的,發展的速度是驚人的,產品也較多。
面對國內外競爭壓力的空前膨脹,1996 年起,標準公司在新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體員工自加壓力,負重前進,使企業步入了經濟騰飛的新階段。現如今作為有 58 年發展史的老牌國有企業,標準公司在技術領域,以國家級產業技術中心為依托,企業在開放性研究方面不斷邁出新的步伐。透過與日本兄弟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日本精工公司、德國 ASS 公司、西安交大等單位實施跨學科、跨行業、跨國界合作,聘請日本、美國、德國、土耳其、西班牙、巴西、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及市場顧問指導研發,產品品性大幅度提升,并形成新的主導產品群。不但鞏固了 "標準" 在平縫、繃縫、包縫等道統領域的優勢地位,而且在特種縫紉機領域形成高起點發展。
其中,計算機控制直驅無油縫紉機、自動剪線高速平縫機、新一代超高速包縫、繃縫系列、"兄弟" 型雙針平縫、特種系列、ASS 計算機自動開袋機等等,均屬同類產品中的頂級水準,成為引領市場新需求,占領國內外高端市場的強勢裝備。論及銷售,我們在國內建立六大銷售服務分公司,健全完善的銷售服務體系,逐步實現" 那里有縫紉機,那里就有標準" 的大范圍覆蓋。我們的產品更是遠銷世界 125 個國家和地區。
1997 年起標準集團工業縫紉機經營業績創記錄的排名行業第一,由此開創了 "標準" 作為行業排頭兵的全新階段。連續八年,標準集團穩居行業盈利水準榜首,表現出驕人的持續發展能力。今年上半年再創歷史新高,1.2 億的利稅總額把三年來同期平均水準翻了一番。
今年 7 月,標準股份順利透過中國證監會最終審定,獲準配售 2,700 萬股民眾幣 A 股股票,預期有望實現融資 3 億元左右。按照公司規劃,這批資金將用來新建 400 畝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無油縫紉機、特種縫紉機和后續升級的系列產品。下一步,我們將面臨國有體制改革,公司確定了引進外資、大幅度減少國家股比例的改制方案,在保持原有技術、管理、人才等基礎優勢的同時,引入新的經營機制,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采訪過程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張總這個年過半百卻激情依的老總一字次被自己為之奉獻的標準事業感動著,自豪著,對這份事業的強烈信心將支撐他奏向生命更華麗的樂章。聽了他的一席話,我們對標準事業、對對標準人有了更直觀深入的了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伴隨著標準事業的發展壯大,不久的將來,標準公司將成為國家最大規模的縫紉機制造商,"標準" 將成為世界名牌,高高跳起文族振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