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廠“缺工”之困
2004年春節過后,珠三角、長三角、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都發現,工人不像以往那樣好招了。據悉,前一段時間,廣東工廠缺工率已達20%左右。某服裝工廠有300臺縫紉機,目前有200臺因招不到工而閑置。江蘇常州的縫制設備經銷商也告訴記者,常州很多縫紉工因為工資低,回蘇北老家新開的服裝廠了。
一向被認為廉價勞動力接近于“無限供給”的中國,卻在今年令人意外地大范圍出現工人的短缺。
沿海經濟發展快,特別是長江三角洲服裝產業的發展,給工人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同時勞動力有效供給卻相對減少,加劇了勞動力供需矛盾。專家認為,“工人增加的速度趕不上企業增加的速度”是造成缺工的重要原因。
另外,做外貿的企業多了,出口平均利潤率必然下降。服裝廠利潤減少,工人的工資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過去,農村收入低,農民不得不出來打工掙錢。現在,國家政策給予支持,農村減稅。農民覺得種地比打工實在,當然不愿意背井離鄉給別人充當廉價勞動力了。
南京裁圣縫制設備公司董事長楊明才認為,東部沿海地區正在逐步失去勞動力與生產成本低廉的優勢。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將逐步向勞動力豐裕、生產成本低廉的中西部轉移。服裝企業要繼續在沿海地區發展,必須要做高品質的服裝,憑技術、設備和規模取勝。
上海長成縫制設備商行經理劉音剛說,目前供需矛盾還沒有緩解過來。過一段時間,精明的服裝企業老板自然會想出解決辦法,工人還會回流。
他說,“缺工”現象也給我們做設備的提了個醒兒,縫制設備今后要向自動化方向發展。這也就是說,現代服裝廠不能一味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勝,應該采用高效率的加工模式,用少量的工人操作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先進設備進行生產。
“讓服裝廠老板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有一個過程。不過,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意識到,缺工問題應該靠更新設備來解決。”
但是,必須看到,國產自動剪線機質量還不過關(線剪不斷,需要工人邊縫邊剪。而且刀頭磨損太快,一個星期就得換。在某些服裝廠會看到有四、五十人剪線頭的現象)。所以提高國產自動設備的質量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