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可通過出口信用保險避險
-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截至目前美國已經對我國7種出口紡織品設限,歐盟正就接受調查的我國9大類出口產品中的兩大類與我國進行磋商。為了緩解紡織品貿易爭端,我國政府于5月20號宣布,從6月1號起大幅度提高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處在這樣相當不利的大環境中,廈門的紡織服裝企業日子難熬。
建宇公司是建發旗下從事紡織品貿易的全資子公司,5月20號國家宣布調整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后,他們馬上對手頭定單做了一個梳理,發現因為稅率調整企業需要額外付出50萬元的成本,這意味著,每做一單利潤率又下降了。
對于斯美泰這樣的生產型企業,日子更不好過。企業的負責人說,去年每出口一件成衣,賺的錢還不到1塊錢,利潤已經很薄了。今年以來各種原材料漲價,能源運輸費用上升,熟練工人的價碼也一直在漲,現在,不少產品的出口關稅又要從兩三毛錢提高到一塊,企業的生存都成問題。
廈門斯美泰服裝包袋有限公司副總 魏亞:沒辦法生存了,不是說日子很難過,日子很難過我們還可以勒緊褲帶過日子,還能在加強企業管理上下點工夫。
如果出口企業無法生存,象翔鷺化纖這樣的紡織原料供應商日子也好過不了。在市經發局和市紡織服裝同業商會26號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無論是成衣出口企業還是上游供應商都在感嘆,今年的紡織品出口“環境險惡”。根據海關數據,廈門每年紡織品出口金額大約是十幾億美元,是第二大類出口商品;廈門從事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約有一千家,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8%。就在半年多前,大家還在為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歡欣鼓舞,認為是個利好,但事實上,自從4月份以來,美國和歐盟為了保護本國中小紡織品生產商,分別宣布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和“特殊保障”調查;出于緩解貿易爭端的目的,5月20號我國政府宣布調高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業內人士注意到,多數產品的稅率比原來提高了4倍。
廈門市經發局的相關人士建議廈門企業,目前簽訂出口訂單時,最好簽小單、急單,并附上免責條款,企業也可以通過出口信用保險來化解風險。從長遠來看,企業不妨借鑒生產“寶姿”品牌的外資企業“現代服裝”的經驗,創自有品牌,走高端路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至于國家出臺的關稅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可以通過相應管道向政府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