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加大進口亞洲鞋速度
- 1995年到2003年間,世界鞋生產量提高30%,達到130億雙;2010年,世界鞋履出口量極有可能提高15%,達到150億雙。而世界鞋行業消息靈通人士近日透露,世界鞋履市場已由原來歐洲主控轉移至亞洲主控,主要原因是亞洲制鞋工業在迅猛膨脹,歐洲制鞋工業卻在逐年萎縮,東邊日出西邊雨。
從1995年起,歐洲制鞋業生產量下降19%,為19億雙,僅2003年一年,15個歐盟國家的出口量下降13.2%,導致鞋履總產量下降11.4%,達到7.1億雙。意大利制鞋工業,在2002年對德出口下降13%。與此相反,意大利的鞋進口量在逐年攀升,2003年達到16.9%。另一方面,亞洲制鞋工業發展迅速,產量飛速增加,近兩年其產量增長48%,達到99億雙,據透露這一數字還在進一步提高,這就意味著,亞洲鞋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76%,而且還在進一步增長。
從德國制鞋工業聯合會作的世界制鞋工業發展評估得知,2003年度世界十大鞋生產國中,其生產呈增加勢頭的國家有:中國,屬世界最大的鞋生產大國,生產量達到70億雙(保守估算數字),占據絕對的霸主地位;其次是印度和巴西,生產量分別為7.5億雙和6.42億雙;第三是土耳其,鞋生產近年來增長迅速,達到2.15億雙。呈下降勢頭的六個國家是:越南(3.3億雙)、意大利(3.3億雙)、印度尼西亞(1.76億雙)、西班牙(1.37億雙)、葡萄牙(8700萬雙)和荷蘭(6000萬雙);停滯不前的是德國和泰國,生產量分別為7900萬雙和1.36億雙。
據世界鞋類消費市場觀察分析家稱,國際制鞋工業發展趨勢是,歐洲鞋履消費市場加快、加大了對亞洲鞋類進口速度,從而致使歐洲制鞋工業將世界鞋生產主控權拱手讓給了亞洲和東歐地區。另外,中國、巴西和土耳其培養的新設計師現正在向市場大張旗鼓推出了高檔晶牌鞋和商標,無形之中向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鞋生產強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