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品出口符合世貿規則---按既定協議對歐美進行貿易
本報訊 4月28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品發起“特保”調查。同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也宣布開始進行類似調查。此次發起“特保”調查的焦點直指“中國紡織品出口數量的激增”。今年1月-3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為229.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99%,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4.70%。其中,紡織品出口金額是89.78億美元,同比增長24.84%。從我國紡織品服裝的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來看,美國次于日本,位居第二。今年1月—3月,我國對美國出口金額為36.66億美元,同比增長66.79%,增幅比去年12月下降14%。今年1-3月,我國對歐盟出口共計39.68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47.42%。來自設限國家的出口增長也出現下滑趨勢。今年1月-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設限國家的出口金額共計82.03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56.07%;增長幅度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15個百分比點;對非設限國家的出口金額為147.07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5.06%。按照以往紡織品貿易的規律,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峰值應該出現在9月份。但日前歐盟、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進行的“特保”調查將打亂這種正常秩序。部分中國紡企表示,6月份出貨的訂單中已經包括了秋冬季節的服裝。
正是各國的限制、特保威脅本身擾亂了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的正常秩序。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日前明確表示,中國紡織品在某些市場上出現激增現象主要責任不在中方。中國紡織品不論對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都是按照之前已達成的一致協議進行,符合世貿規則。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認為,配額取消后紡織品出口暫時的激增是正常現象,3月份,紡織品出口的增長幅度正在出現理性回落。來自紡織品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3月,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增長幅度分別是:29%、30%和19.1%,對歐盟出口數量的增長幅度分別是49%、70%、48.3%,而美國、歐盟對紡織品的特保調查將打破市場本身所產生的這種平衡。事實上,歐盟從原先的15個國家到如今的25國,本身的市場容量增加,導致市場需求量擴大。取消前后的出口數量比較是不合理的。”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配額取消后的前3個月,歐盟25國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增長幅度為32.7%,其中至少有5個國家的出口量增幅達到了30%~926%。根據相關規定,歐盟的“特保”調查于4月29日正式開始,調查期最長不得超過60天。
在此期間,歐盟將與中國方面進行非正式磋商。如果調查顯示中方紡織品對歐盟國家造成“市場擾亂”,歐盟還將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與中國進行為期90天的正式磋商,若磋商無果,歐盟方能正式啟動“特保”措施。中國已經是歐洲第二大貿易伙伴。歐洲對華出口已經近500億歐元,歐洲從中國進口更是超過1000億歐元。雙方貿易依存度都在迅速提升。更何況,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使中國已經與美國一樣成為世界經貿發展的兩大“火車頭”之一。
與中國經貿關系的任何惡化,都將帶來嚴重后果。而為了保證配額取消后的平穩過渡,中國政府主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征出口關稅、調低出口退稅率、實行自動出口許可等,這些措施已經并正在顯示出積極效果。以上這些都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歐美不應將紡織品問題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