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應變適應性競爭為預見性競爭
- 中國棉紡織協會副理事長朱蘭芬近日表示,由于國際棉紡織市場競爭加劇,我國棉紡織企業應從過去的“適應性競爭”轉變為“預見性競爭”,加快產業升級。
近年來我國棉紡織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國紗產量達到1120萬噸,與2002年的850萬噸相比增幅明顯。
在產能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競爭力也得到較大提高,棉紡織品的質量、附加值、檔次均有提升。但未來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制約因素。首先,我國棉紡織品對非設限國家的出口金額增幅逐漸下降,表明我國棉紡織業競爭力仍然不足;其次,無論從全球市場還是我國市場看,棉制品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導致棉制品價格難以大幅上漲,國際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再次,目前我國紡織業開始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貿易摩擦可能成為常態,給我國棉紡織業發展增加了壓力和阻力。
“后配額時代”給國內紡織企業提供了一個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但不等于必然提供了相關的市場。國內棉紡織企業需變過去的“適應性競爭”為“預見性競爭”,增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預見能力和調整能力,從提高質量、提升管理、鎖定生產成本等環節入手,加快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