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前七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回眸
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以來,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貿易摩擦頻頻發生,福建省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大起大落, 形勢嚴峻。
據福州海關統計,今年1-7月,福建省紡織服裝(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總額24.63億美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0.91%。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19.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5%,占同期出口總額的78.2%;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4.5億美元,同比增長3.27%,占18.3%。
從福州海關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以來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走勢大起大落,1、2月單月出口增幅曾分別達到46.09%、51.77%,但進入3月份后,勢頭急轉直下,出口呈負增長,3、4、5月份單月出口分別下降29.27%、14.27%和7.88%,6、7月情況略微好轉,出現小幅增長,單月出口增幅分別為4.43%和3.17%。
在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22個市場中,歐盟、美國、香港仍是主要市場,前7個月,對上述三個主要市場分別出口紡織服裝5.17億美元、2.93億美元和2.38億美元,合計占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42.5%。其中,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增勢強勁,增幅分別達到80.21%和74.61%,對香港出口則大幅下滑65.51%。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年初配額全面取消后,大量中小企業蜂涌而入,搶食全球紡織品市場的“大蛋糕” ,造成年初出口增勢強勁。眾多出口企業紛紛搶時間、趕進度,搶占出口市場,對行業的預警信息置若罔聞。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和自律機制,出口企業在配額取消后集中向原設限國家出口,低價擴張勢頭明顯,而對某些非設限國家及地區的出口力度明顯下降,不利于出口空間的拓展。今年前7個月福建省對歐盟、美國出口增勢強勁,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65.51%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貿易摩擦頻發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紡織品出口所面臨的一大挑戰。一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借口我國出口紡織品數量激增,先后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采取反傾銷、特保調查等各種貿易保護措施,使我國部分紡織品出口受阻,企業承接訂單難度加大,福建省紡織品服裝出口單靠以量取勝的老路走到了盡頭。另一方面,為了實現紡織品貿易全球一體化的平穩過渡,我國也采取了一些規范出口經營秩序的措施,包括對部分紡織品采取從量計稅、實施《紡織品出口自動許可暫行辦法》等,后來隨著形勢的變化又調整了紡織品出口關稅政策,多變的關稅政策和出口通關手續的增加,也影響了福建紡織企業訂單承接和業務開展。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稱,目前,福建省出口紡織品服裝大多檔次低,產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平均單價較低。以福建石獅為例,石獅市雖然有大大小小與服裝相關的企業數千家,但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卻屈指可數,名牌產品僅占總數的不到千分之一。眾多中小企業為搶占短期市場難免存在價格上的惡性競爭,企業壓低價格搶占出口市場的同時將有可能導致更多國家繼續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提出反傾銷或其他障礙。
對此,福州海關建議,相關方面應齊心協力,共同應對。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快建立健全出口紡織品的科研開發體系和質量監督保證體系,進一步完善出口紡織品質量許可證制度,幫助企業盡快采用國際技術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參加產品質量體系和環境體系認證,創出品牌,有效提高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應建立紡織品出口預警監測體系,及時收集、分析和發布國外市場信息、技術標準和貿易壁壘的情況等,并建立信息發布平臺方便企業查尋;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的紡織服裝出口發展情況及時跟蹤,并發布最新市場動態,以便于出口企業有序安排生產和出口,在產品結構上尋求突破。
福建省紡織服裝企業應緊隨國家調整紡織業產品結構的趨勢,強化質量意識和信譽意識,進一步優化紡織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技術創新,加快培育出口名牌產品,同時,及時根據政策變化調整好出口結構,拓展出口空間,調整出口與內銷產品比例,這樣才有可能在對歐、美出口遇阻后重新恢復出口活力。
行業協會方面,應發揮指導作用,避免企業惡性競爭。針對福建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規模小、出口的紡織品服裝低檔次、價格低等現狀,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快建立“行業自律協議”,引導紡織品出口企業重新拾起像拉美、東歐等國家的生意,更多地利用香港這個渠道,調整好出口結構,拓展出口空間,與企業一起面對一起解困,找尋創新突破的新理念,避免短期搶占市場的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