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的配額時代:生產企業黑市高價購買配額
- 9月12日,歐洲委員會完成了與我滯港紡織品解決辦法相關法規的制訂程序,滯留港口的中國紡織品終于被放行。浙江桐鄉嘉裕時裝有限公司出口歐盟的滯留產品也在其中,總經理吳華輕舒了一口氣,接著又要開始為2006年的配額發愁。
對于紡織品出口企業而言,配額是他們的生命線。為了獲得配額,很多企業不惜從黑市高價購買,但由于粥少僧多,配額總是不夠。還沒到2006年,吳華就開始為下一年的配額而發愁了。
本報獲悉,商務部正醞釀對2006年輸歐紡織品協議類別進行配額招標,此次招標將對所有出口企業開放,這讓桐鄉嘉裕等此前并沒有配額優勢的企業看到了機會。
中小企業的機會
“這種方式為新進入的紡織品出口企業提供了一個通道。”吳華認為,如果只按基數來定配額,新進企業將被攔阻在外。
記者獲悉,明年輸歐紡織品配額將采取部分招標、部分按基數分配的方式來進行分配。只要有出口歐盟10類紡織品實際業績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均可以申請投標,投標價格最高者可獲得相關紡織品的出口配額。
2002年以前,出口配額指標一般根據地區與行業,按照業績排定座次,由主管部門統一分配。2002年1月1日起,紡織品配額開始分成招標、自主申領和業績分配三種分配方式。外貿部門根據上年度配額使用情況,于每年9月10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實行招標、自主申領和業績分配的配額類別清單。
但是,由于事實上只有20%的配額采取招標分配的形式,中小企業很難取得優勢。吳華擁有的嘉裕公司不得不通過其他方式獲得配額。“在取消配額前,我們只有從大公司和其他中間渠道購買配額。”
由于歷史原因,往年的配額主要發放給了國有商貿企業。根據以往的分配方案,上一年度的配額使用情況是重要參照依據,這就使得“富者愈富”,而中小企業獲得配額的機會十分有限。
盡管是紡織品出口大省,但浙江省的出口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在以往的配額分配中,浙江省拿到這20%招標部分配額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很少。在商務部征求2006年配額方案意見的過程中,浙江省強烈要求提高招標配額的比例。
“我們不怕招標。雖然大企業資金雄厚,但是中小企業靈活,我們會根據需要調整配額方案,我們擔心的是中介公司炒作,他們有資金,有信息,以此謀利,把價格炒上去,會傷害整個行業。”吳華這樣表達自己的擔心。
配額的黑市交易
“招標有利于減少私自購買的行為。”北京WTO事務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博士指明。程大為解釋,“只要有配額,就會有私下交易的存在。”一個月前,程大為專程前往浙江調研。他發現,6月20日公布的配額方案中,浙江一帶的中小企業獲得的配額極少,只得向大企業和中介商購買配額。
“外貿公司本身并不是生產型企業,但是手中卻有大把配額,黑市交易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則。”程大為說。
6月20日商務部出臺《紡織品臨時出口管理辦法》,出口配額的分配,主要是根據此前12個月的實際業績(出口金額)來衡量。這意味著我國在本應結束配額的2005年重新回到了“配額管理”時代,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證再次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
憑借身份和實力優勢,國有企業往往能拿到較多配額。拿到配額之后用不掉,上交又覺得可惜,因此有人想到了將配額轉讓,一些門路多的人開始像炒股一樣炒配額。他們憑借和國有外貿公司的關系,拿到了那些富余的配額,然后尋找買家。
配額網站應運而生。在2005年以前的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配額網站”和“紡織與配額”是搜索率比較高的兩家配額網站,兩家網站都聲稱受國內口岸公司委托,代理調劑中國紡織品配額。同時,很多公司活躍在網上,他們聲明“可解決歐美紡織品配額問題”。
一位曾經從事此類業務的人士向本報介紹,買配額的交易非常簡單:缺配額的出口商提供商品的配額編號,如果對配額價格滿意,先支付30%的定金到一個指定賬號,并提交全套資料。貿易公司幫助出口企業拿到由外經貿司蓋章的配額證之后,出口商就可以持配額證到當地經貿部門換配額單、報關聯,實施出口業務。交易完成再支付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