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紡織品進口商協會官員將向政府施壓使其讓步
- 由于中美雙方8月底在京舉行的第四輪紡織品會談沒有達成協議,商務部宣布,9月26日到27日,中美兩國的貿易官員將在華盛頓繼續進行第五輪磋商。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將走向何方?9月16日,在題為“中國紡織品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的第五屆“WTO與中國論壇”上,本報記者和其他媒體聯合采訪了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商協會國際貿易與政府關系副主席朱莉婭·休斯。
作為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商的利益代表,休斯女士經常在紡織品配額問題方面與美國和外國的政府官員對話,并曾在美國國會和司法部聽證。她期待“中美之間達成雙邊協議,這個雙邊協議能涵蓋到2008年期間。”
中美存在四點分歧
《21世紀》:你對將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紡織品貿易第五輪磋商有哪些預期?
休斯:我們認為中美之間的談判應該本著以下目標:首先是有限的配額,另外一點應該以2005年全年的貿易額作為基數,增長率應該在20%到30%之間。我認為20%到30%的增長率是很容易達到的,這種增長比例對美國來說已經很小了。
我們希望中美之間達成雙邊協議,這個雙邊協議能涵蓋到2008年期間,當然這在中國是具有爭議性的,因為中國和歐盟簽署的協議終止時間是2007年。我們不希望再出現任何新的保障措施阻撓或者中斷中美貿易。另外,我們希望實現無紙化的或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簽證體系,我們也需要能夠追蹤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的一種機制和程式。
《21世紀》:薄熙來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中美紡織品前四輪談判“觀點在逐漸靠近,但是仍存在原則性分歧”,您認為這種原則性的分歧是什么?
休斯:我認為中美雙方談判之間有四方面的分歧。第一,對于份額的分配,中國方面希望可以是10%,但是美國希望多過30%。另外是兩國對于基數的分歧,美國希望以去年出口總量為基數,中國希望以2005年全年的出口總量為基數。最大分歧是在時間上,美國希望雙邊協議能持續到2008年,中國希望終止時間是到2007年。其它分歧還有完全不用舊的出口機制系統,而是用一個新系統,或者新系統后,美國還可以采用單方面的做法。我很希望雙方能找出一個好的方法走到一起。
經銷商被迫改變進口來源地
《21世紀》:美國進口商和紡織品行業生產企業在對待中國產品設限上是否意見一致?你認為設限對于美國紡織品進口商的影響是什么?
休斯:進口商和紡織行業是存在一定矛盾,我們協會是代表美國所有進口商的,下面有200多名會員,我們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我們希望對中國進口沒有份額的限制。但是紡織品行業卻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給美國的紡織工人。
進口商協會里有一些公司,可以提供政府與政府溝通的渠道,我們和美國政府、中國政府都有很好的關系。我們也會盡力教育美國的官員或對他們施加壓力。我認為這樣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解決,而是雙方需要共同作出努力來解決。
美國采取設限造成的損失是美國紡織品進口商和中國做生意的可預見性不穩定了,我們很關心到2006年是否也有同樣的限額。另外就是限額到哪一種程度,我們沒有預計。這種設限對雙方企業都是有傷害的,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21世紀》: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后美國紡織品服裝業界的反應如何?
休斯:由于美國及歐盟方面曾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使得在某些方面造成了一些擾亂,也使很多美國經銷商不得不在2005年、2006年改變其購進產品的來源地。我們希望在2005年下半年找到其他供應國,以滿足在2006年夏天對這些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