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抬高門檻服裝商爭跳“品牌”龍門
- “與其讓大量廉價的產品涌出去而引起貿易摩擦,不如為附加值高的產品創造更好的出口環境,讓品牌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得到體現,實現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
中美紡織品第六輪談判黃了,比本月15日開幕的第98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早兩天。被視為中國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在明年紡織品出口環境依然不大不明朗的情況下,將交出怎樣的答卷備受關注。
扶持“強者”
“大力實施出口品牌戰略,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模式”,在本屆廣交會面積最大的展區紡織館現場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趨勢。
中國名牌服裝展示活動開始于第88屆廣交會,后因為廣交會展館調整等種種原因已中斷3屆,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恢復中國名牌服裝展示活動、擴大服裝品牌區等屬于商會在本屆廣交會的主要工作部分,也是應對歐美設限的戰略之一。
同時,為加快培育我國自主服裝出口名牌,商務部于2005年10月15日晚舉辦了第二屆“名牌出口服裝展示發布活動”,面向參加廣交會的國際服裝采購商整體展示推廣我國自主服裝出口名牌。
商務部舉辦此次活動,主要是利用廣交會的客商資源,通過名牌展會和名牌商品的有機結合,整體推廣展示我國自主服裝出口名牌,擴大相關企業的國際影響和出口成交,培育中國自己的世界服裝名牌。
小企業“受欺”
本屆廣交會上,名牌服裝出口企業出盡風頭時,不少普通參展企業只能默默地看著。不僅如此,在展館里的地位也存在懸殊的差異。
品牌企業展位處于展館人流量最大的顯眼位置,而且整體空間大,大多都設計具有非常美感及個性強,而知名度不大的出口企業往往被安排在人流量相對少的展館的二樓、三樓,而且展位比較小,很難以獨特的布置來吸引采購商。
中國開封金鳳凰繡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齊秀花告訴本報記者,這屆廣交會參展效果不理想,由于出口業績沒有達到廣交會的準入資格,展位由原先的一個變成半個,只能通過與流通企業聯營的形式共享一個攤位。
擠在一個不起眼的半個展位里,而且兩家與客戶洽談時還會互相干擾,齊秀花非常困惑,金鳳凰怎樣才能吸引客戶?
在不遠處,同樣是一家河南企業,雖然展示的產品與金鳳凰的差不多,但因為那家是知名的大型外貿企業,展位被安排在顯眼的地方,幾個展位連在一起裝修得漂亮氣派,客戶絡繹不絕。
“這好比以貌取人,海外客戶喜歡挑知名度高的大企業合作。這樣下去,金鳳凰有可能失去廣交會的參展機會。我們很想把企業做好,爭取創品牌,但究竟該如何突圍?”齊秀花顯得無奈。
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胡楚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及攤位分配所面臨的尷尬,在展位總數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大型品牌出口企業與非品牌出口企業之間存在一些難于解決的矛盾。廣交會在繼續提高廣交會發展質量,品牌展區不斷擴大是一種趨勢,部分出口業績不理想的非品牌企業確實存在被擠出的危機。
“與其讓大量廉價的產品涌出去而引起貿易摩擦,不如為附加值高的產品創造更好的出口環境,讓品牌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得到體現,實現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胡楚生說。
據了解,為優化參展企業質量,廣交會已打破展位終身制,明確地制定了進入的門檻,并已出臺參展企業更新率不低于5%的規定,一些產品滯銷、資質不合格的出口企業將從廣交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