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歐美通道受阻 外貿服裝搶做內銷生意
- 一周前,體育場路邊又多了一家外貿服飾店,剛上市的秋裝就打出5折低價處理的廣告,以吸引路人的眼光。據了解,雖然沒有打出牌子,但這卻是一家大型外貿服裝出口公司在杭城開設的第10家國內分銷店。
不同于幾年前經營出口轉內銷的外貿服飾經營店,今年增加的外貿服飾店貨物直接來自本地外貿出口企業,有些甚至是本地企業貼牌生產的國外知名品牌服飾。
杭州千家紡織品出口企業,近60%的市場集中在歐盟和美國。從今年5月起,美國和歐盟啟用了“特保”措施,分別對來自我國的7大類和10大類紡織品設限。歐美相繼下達 “封關令”后,杭州的紡織企業不得不面對今后一季度產品銷路受阻的不利形勢。
9月5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終于傳來消息,中歐就中國輸歐紡織品談判問題達成一致,滯留的中國紡織品將全部放行。但之后中美紡織品談判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這種形勢下,杭州紡企開始另尋出路,其中就有一部分企業考慮挖掘國內市場。
就在一個星期前,記者在龍翔附近的一家大型外貿服飾商城中,遇見了杭州某紡織品貿易公司下設的一家銷售分店。店鋪老板說,該公司出口地集中在歐盟和美國,但從今年7月份起,公司出口的大量紡織品已無法進入歐美海關,為了處理過剩的紡織品,公司一方面在尋求新的海外市場,一方面開始在本地開設一些外貿店。
但是,對于開設外貿店緩解產品積壓的辦法,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贊同。杭州絲綢服裝進出口公司某業務員告訴記者,由于歐美人種體型偏大,且對衣服的偏好與本地相差很遠,所以內銷十分有限。
“如果真的要考慮內銷,那么整個公司從面料到服裝設計都要進行重新調整,不僅成本高,而且與本地一些已形成知名度的內銷服裝公司相比,也沒有優勢可言。所以我們更多地考慮選擇開拓新的出口市場。”一家服裝出口公司業務主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同時,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雖然同為本地產的外貿出口服飾,一些設計超前、款式時尚、面料上乘的貼牌產品,深受都市“淘寶”女士的喜愛,而且都能賣出好價錢。而款式單一,大批量甩賣式的外貿店,生意相對冷清。依靠低成本生產加工的跑量型外貿企業,無疑遇到了內外交困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