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建自貿區 機械出口大熱
- 本報訊 記者王素慧發自南寧:東盟國家正在快速增長的經濟給中國企業帶來商機,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受到歡迎的中國機械設備找到了一個熱銷市場,而每年一屆的博覽會成了一個互通往來的窗口。
廣州三豪本科電腦繡花機廠10月原本想參加秋季廣交會,但為了集中開拓東盟市場,最終還是選擇了19日開幕的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位銷售負責人肖平香告訴本報記者,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些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對繡花機都有很大的需求,這屬于比較高檔的縫制工藝,對他們開拓歐美市場很有幫助,所以很受他們的紡織企業歡迎。而在東南亞,能生產這類機器的國家只有中國、韓國、日本,市場需求很大。尤其是今年前些時候,印尼方面還表示希望用中國的繡花機替他們完成國內這種產品的更新換代。
沈陽鑄造研究所是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他們的產品已形成系列,應用領域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的熔煉、保溫以及透熱、淬火。高級工程師于江江告訴記者,他們帶來的一套價值17萬元的冶煉設備在開展第二天已被越南客商買下。
于江江說,越南、老撾正大舉興建基礎設施,需要大量鋼鐵等金屬材料,而他們自己的技術還不能生產這類機械,中國的冶金設備正好滿足他們的原材料生產需要。目前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越南已經有進口,接下來還要開拓另外的幾個國家。
民營企業廣州三業科技有限公司也看中了東盟國家正在崛起的市場需求。他們生產的智能柴油機水泵產品,雖然在國內定位在高科技產品,但在東盟國家仍然有市場前景。負責人孔慶新說,東盟很多地區電力資源不足,但大量的農、林、牧業需要電力灌溉,這種產品能作為后備電源做發電補充,而且由于自動化程度高,可以通過設定參數調節自動開關,在大面積的灌溉地里省了很多人力。這種設備在東盟目前還沒有同類競爭,所以利潤空間比較大。
東北一家生產碾米機的企業也利用了東盟發達的農業來開拓市場,他們的設備在國內同行中雖然技術含量不算高,價格也大多在萬元以下,但卻廣受東盟市場歡迎。他們認為,這些地區工業發展普遍沒有跟上農業的進程,所以中國機械和他們有很強的互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