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鏈的整體振興之路
--上海華聯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君羊廣告公司代總經理胡淼海訪談
問:您在日前出任了代理《中國服飾報/縫制設備導刊》經營的上海君羊廣告公司代總經理。身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商貿委員會主任、上海華聯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您又開始涉足中國縫制設備行業主流媒體的管理工作,請問您有何新的感想?
胡淼海:我這個人其實是縫制行業哺育長大的。在這個行業已經整整38年了。這38年中,我從在企業里生產縫紉機到銷售縫紉機,再到進入華聯公司,從事過供應、銷售、外貿、展覽工作,一直在為縫制行業服務,也一直在為服裝企業服務。而《縫制設備導刊》是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華聯、縫研所、上海服裝機械城等幾家單位合資并與中國服飾報社合作創辦的刊物,它本身的定位就是"縫制業內交流的平臺,溝通縫制業和服裝業產業鏈的橋梁",它的誕生是縫制業發展到一定時候的產物。行業辦報,就是把企業、產品信息從各處集中到報紙上來,然后通過報紙送到四面八方去,重點是讓服裝企業充分了解國產設備的發展情況。所以說我本人的角色雖有增加,但為行業服務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
問:目前全社會都在提倡"品牌"效應,業內人士眾所周知,華聯公司經過19年承辦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 (CISMA)的風雨歷程,特別近幾年華聯自身建設的健康發展,使"華聯"在整個行業的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您到君羊廣告公司后,將采取哪些辦法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受行業歡迎的品牌,使它為服裝產業鏈的振興起到積極的作用呢?
胡淼海:導刊"依托行業、服務行業、提升產業"的指導方針跟華聯公司的創業與經營之道--服務行業、促進行業發展是相通的。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創造商機、服務企業,我們應當用服務來打造我們行業自己媒體的品牌。企業需要宣傳,需要在服裝等下游產業中建立產品的品牌形象,我們就要誠心、真心、用心去為他們服務。我們報紙的品牌是企業品牌的凝聚與表現,企業品牌宣傳成功了,我們服務就到位了,我們媒體的品牌也就成功了。
問:您怎么看待國產服裝業和國內縫制設備業的關系呢?
胡淼海:縫制機械行業是服裝行業的上游產業,服裝產業的良好發展是我們行業持續良性發展的依托。服裝業的六大產區(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也是我們縫制業產銷的重點地區。服裝生產的七大系統:前處理、CAD (電腦設計系統)、CAM(電腦裁剪系統)、縫紉、后處理、潤色(印花、繡花)、物流(懸掛)等系統跟縫制機械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服裝業發展到哪里,我們的行業就發展到哪里,國內服裝業要想整體振興,也離不開我們國產縫制機械產業的助推,國產縫制機械產業的發展,更有賴于服裝產業的發展。
現在這兩個在產業鏈上緊密相關的行業,又都同時處于由大變強的發展階段上。因此,密切連接兩個的產業鏈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也必然是專業媒體的歷史任務。把這兩大產業連接好了,必然能更加有力地推動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由"大國"向"強國"發展。所以說,商貿工作、展覽工作,再加上媒體宣傳工作,我們就有了新的"三維"服務概念,就能為企業更好地服務。
問:聽說您有個"商貿激活"的理念,我們知道您曾擔任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原四大公司之一"上工"的副總,且主管過內銷、外貿兩大塊工作,到華聯后,又有了專業辦展的經歷。對此,請闡述一下您的觀點?
胡淼海:在計劃經濟的工業化時代,企業各個工作之間的重要性是按照產、供、銷來排列的。現在進入市場經濟的信息化時代,隨著分工的越來越細,銷售成了生產的龍頭,產品找到市場就成了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可以這樣說,只要產品能賣出去,從技術上來講,就是"神五"、"神六"這樣的高端技術也能研制出來。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上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把"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到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來提,并且特別指出要以信息化來帶動工業化。
過去作為一個專業的商貿單位,就是要幫助企業將全部的業務目標同企業的市場聯系起來,所以CISMA近幾年都在不斷加強招商工作力度,就是為了把縫制機械業跟服裝業進行更直接的對接。現在辦報紙,也是在做同樣的工作。
在我看來,市場是激活和帶動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的第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