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輸美紡織品招標昨開始投標企業數同比暴漲七倍
- 本報訊(記者 王原)2006年度輸美紡織協議產品第一次公開招標于12月6-8日正在進行,具有招標資格的企業達28296家,是2004年度的至少7倍以上。特別是增加的大量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計23771家,是國有及參股企業數的7.1倍。
三資和民企大幅增加
據了解,以往年度紡織出口配額招標,招標企業無外乎只有幾千家,主要以國有及參股企業為主,有資格參與招標的企業數相對較少。但2006年度輸美第一次招標具有招標資格的企業達28296家,是2004年度的至少7倍以上。特別是增加的大量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計23771家,是國有及參股企業數的7.1倍。
對于這種狀況,世之維集團總裁樊敏分析認為,這種招標資格企業的構成,必然會引發更多的不確定性。一是大部分招標企業第一次參與招標,對招標的規則和風險需要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二是參加招標的企業太多,會給參與招標的企業更大的壓力,為了達到中標目的,中標價格水平要比企業實際承受的價格水平要高許多;三是招標過程中,企業之間互相攀比,會逐步將價格推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配額中介將介入
由于國家允許配額進行調劑的行為,和招標企業數量的增加,促使有大量的配額中介企業,進入配額招標和調劑市場。對此,專業人士認為,這必將加大配額的投機行為。由于炒作行為,必然影響和掩蓋配額的正常供求水平和正常的市場價格。
不僅如此,非正常渠道的出口成本,對中標價格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世之維集團總裁樊敏分析認為,“無配額時代是當今國際大環境的主要特點,這給我國紡織出口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配額管理帶來更大難度,各種通過非正常渠道的出口應運而生,這些出口渠道的成本是影響中標價格的關鍵因素之一,非正常轉口貿易成本、潛水貿易成本等會直接影響配額的市場價格。”
此外,周邊國家的生產成本和出口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招標價格水平。樊敏分析說,我國紡織出口的優勢并不單單體現在勞動力成本上,主要是綜合成本優勢,其中包括:運輸、物流、結算、交期、質量等方面,如果這些優勢不足以抵消我國出口環節增加的成本,就必然導致出口訂單的大量轉移。周邊國家有兩個方面因素值得關注:一是無出口配額成本;二是因其紡織業的快速發展而導致的成本下降。
中標價有望下降
雖然有眾多干擾因素,但是樊敏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市場的供求關系,將影響配額價格的波動。
“由于出口接單情況決定出口配額的供求情況,出口配額的供求情況決定配額的價格水平。”樊敏認為,“美國市場是我國紡織服裝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也是配額取消后最有潛力和增長空間的市場之一,盡管目前對美紡織服裝出口已占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17%,按現有我國紡織服裝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中美簽署的21大類產品協議數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口。”
據分析,21大類協議產品數量比ATC階段有了大幅度提高,現有2006年協議數量是ATC時期的3倍左右,服裝類別相應還要高一點,338/339、340/640、345/645/646、347/348、352/652、638/639、647/648等七個最常規和最熱門類別的協議量增加到2004年協議量的4.7倍以上。因此,協議產品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必然緩解協議產品的供求關系,此次投標的價格必然有相當幅度的下降。
■專家觀點
企業應該注意投標風險
2006年輸美協議紡織品招標工作昨天早上正式開始,有關專家認為,紡織企業注意投標風險。
該專家認為,投標企業應當先有訂單或訂單意向,再參加投標;在客商接受的范圍之內,將中標價格轉移到產品出口價格上,并在投標前,客商共同商量招標類別的出口價格問題。該專家同時提醒投標企業,招標商品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其價格將隨市場的變動而變動,現在看好的價格,未必全年都是好價格;投標價格是指招標商品的有償使用價格,而不是指商品的出口價格,投標價格的單位是人民幣元/打,而不是美元;對于中標價格最高的10%的企業中標保證金比例為100%,中標保證金一律不予退還;每個企業只有一次成功投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