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老牌再逢春 仕春攻占制服市場走出低谷
- 新華網中山1月2日電(陳慧)中山市仕春紡織印染實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山市絲織印染廠。“仕春”牌服裝面料曾享有“手感之王”的美譽。上世紀90年代初,仕春摒棄傳統的棉布和的確良襯衫面料,改用滌棉和化纖長絲結合的新產品。因為手感和彈性好,這一創新帶動了全國潮流,成為風靡一時的面料,模仿者眾多。當時評出的全國十大名牌襯衫幾乎全都采用仕春面料。“仕春”成了高檔襯衫的標志。
據《中山日報》報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際服裝面料市場開始吹起“自然風”,100%純棉面料再次走俏。仍然沉醉在以往銷售業績中的“仕春”錯失了這一轉機。一覺醒來,風光不再。因為與市場需求脫節,1999年跌至低谷,“仕春”成為我市第一批轉制企業,更名為中山市仕春紡織印染實業有限公司。
轉制后的仕春吸取失敗經驗,重整旗鼓。除了縮小規模、建立新的激勵機制外,最重要的是調整了市場戰略。首先,明確產品設計開發的目的性。仕春重新審視了市場,以前以做市場單(即商場)為主。這些訂單除了紡織廠還有大量的中間貿易商在進行爭奪。僧多粥少,必須開辟新的銷路仕春才能活下來。經過一番考察研究,公司發現許多大的企事業、機關單位對工作服的需求在增大。這部分的制服訂單一旦拿下,做得好,將是一筆長久的客戶資源。為了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仕春在面料設計方面花費了許多心思。公司進行了心理分析:以前機關單位的工作服質地粗糙、款式老土,穿起來不舒服,導致許多公務員一上班就馬上換回自己的衣服。如果制服的面料能夠做到手感好、材質透氣、顏色明快,那制服就成為了公務員下班后也愿意穿著的高檔服裝,必然大受歡迎。
仕春的第一次“制服單”正式競爭是全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制服投標會,10多家企業的幾十個面料品種擺在一起進行挑選。“那么多的面料全攤在那里,評選者的眼都花了,不知從何下手。”此時的仕春工作人員趁著評委猶豫不決的時候當機立斷,拿起桌面上的一塊布料大聲說,這塊布手感不錯。仕春從奧地利進口的木槳纖維面料,很特別,當時國內少有。這種布料摸起來有絨感,而且清爽,很適合做襯衣。這一招果然有用,評委們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經過幾番比較,對這塊布料十分滿意。檢察院系統有70多萬人,只要每人兩套襯衫是采用仕春面料,就拿下了100多萬套的訂單。
這次競標的成功,使轉制后的仕春在行業內有了好口碑,也重獲了發展的“第二春”。“仕春”相繼成為了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國家郵政局、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鐵道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單位指定的全國惟一襯衣面料供應商。仕春不僅為各行業制服所鐘愛,也被國內名牌襯衫如雅戈爾、杉杉、紅豆、紳仕等長期采用。2004年仕春牌紡織面料和男式襯衣用機織物成為國家免檢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