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你的骨頭撫摩你——國內服裝品牌之軟肋
- 作為服裝大國,我國服裝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服裝業發展迅速,但是國內至今為止尚未出現真正的國際品牌,出口服裝高增長的同時盈利空間卻在縮小行業;繁榮與虧損企業增多并存;模仿、抄襲、假冒偽劣頑疾依舊存在。
產品質量問題依舊無法盡善盡美、生產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品牌意識淡薄、產業集群還在萌芽狀態,這些都是國內服裝品牌存在的問題。
單就品牌而言,如何進行品牌形象創建及維護的工作上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不能將有效資源及可利用渠道轉換成品牌實力提升的推進力,形成服飾品牌前進發展的阻礙;在品牌發展戰略上也存在缺陷,導致了服飾品牌的發展缺少目的性及經營長期性,導致品牌的生存幾率及市場拓展能力不斷降低,小品牌為了適應市場經常改弦易幟,大品牌自認積重難返隨遇而安;品牌產品的研發也相對薄弱,產生后續推動力不足。同時,"標王時代"已漸行漸遠,以廣告為主要方式的市場宣傳推廣正在淡化其"萬金油"的功能,買方市場如今愈演愈烈,品牌競爭風起云涌,提升品牌價值、拉動和管理銷售終端是目前服裝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首先,堅持持之以恒的提升人員素質,特別是對特許加盟商人員的培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對加盟商一般來說都有培訓,但是,中國現今服裝加盟從業人員在知識儲備及人員素質上還存在較大不足,缺乏專業的服飾營銷技能導致了經營的局限性,同時,由于地域及消費環境的不同,各部加盟商人員在經營方式與方法上還會產生差異。因此,服飾品牌企業在進行加盟商培訓及培訓之后往往會面臨種種問題,可以說是一種誤區。
比如,教育水平與社會閱歷方面的差異性,導致了培訓過程中對培訓內容理解能力的不同。如對"終端信息管理"等需要較高知識儲備能力的培訓,具有一定計算機網絡應用及管理經驗的受訓者與只從事過手工對賬及信息分類的受訓者在對諸如:ERP、CRM等現代型管理模式的理解上會存在很大的差距,還有為節省支出成本、獲取最佳的培訓效果,往往會將不同種類的加盟商匯集一堂,雖然面面俱到,但各個經銷商的經營方式不同,其實是一種浪費。同時,聘請的講師與加盟商理論與實踐脫節,講師的身份與榮譽并不能為加盟商帶來專業而實用的經營技巧,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說到底就是要有針對性。在進行培訓時,對受訓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通過了解分析,以大多數受訓者的需求為主,提供能夠滿足更多與會者的受訓要求,同時,在獲知現有受訓人員的素質及知識掌握量后,可以在培訓內容上進行專門設定,使這個培訓能夠與受訓人員的素質和知識相對應。而且在培訓課程之外還應對加盟商及企業提出更多的要求及規劃,例如:受訓人員素質的要求、企業經營的特點、加盟商區域發展的差異以及現階段市場需求狀況及發展趨勢等,這樣將培訓化作實際操作的動力。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在培訓現場是群情激昂,受訓之后轉臉就忘。因此有必要對培訓后的人員進行跟蹤調研,了解培訓之效果在市場應用中的體現,以便能夠在下次培訓課程之中進行添加與完善。
其次,挖掘銷售能力持續增長的方法。有人說:就算中國現在所有的服裝企業都停產,倉庫里的庫存加起來起碼還可以在國內市場上賣三年。這就說明服裝企業在銷售方面依舊有待提升,營銷隊伍的龐大并不能和銷售業績成正比,而服裝行業通常消化庫存的實用方法,無非還是將庫存一級一級地轉移下去,然后通過終端的大規模促銷(特價、買贈等手段)來多出貨。但是,要想成就一種品牌,如果銷售能力提不上去無疑是紙上談兵,那就必須對銷售能力進行深度的挖掘。
火車票可以提供團購服務,同樣,服飾也可以。服飾是生活必需品,必然存在團購市場。團購產生的批量銷售,對清理庫存很有幫助。雖然庫存團購出貨價一般比較低,基本上沒什么利潤,但能及時收回現金。對企業的資金周轉以及現階段的計劃項目都有益處。
此外,還必須尋求額外的銷售渠道,尋找合適本服飾文化、性別、年齡結構的群體進行銷售,比如運動服飾,可以和體校進行合作,對他們平時的球賽可以掛名贊助,比賽服裝可以批量的進行生產,在價格上可以適當低出當地市場價格,國內體校眾多,當合作的學校越來越多時,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品牌宣傳,這種潛在的客戶可以說是源源不絕,沒有窮盡。
類似的還有用庫存品交換廣告,實現價值互贏;組織、參加一些有針對性的展銷會,依靠價格優勢進行促銷;改換商標另走渠道,市場有時變幻無常,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當南方市場不盡人意時,可以改換商標后大銷北方市場。總之,在銷售能力上,銷售團隊必須要有創新精神,不斷挖掘市場漏洞,用五彩斑斕的營銷方式獲得市場的認可。
最后,就是狠抓特許加盟店的服務水平。誰都了解目前服務水平的重要性,終端時代的到來,服務不好,就會受到市場的懲罰。最直接的就是店面的裝飾不統一,這也是服務的一個重要環節,服飾是日常穿戴的必需品,男女老少面面俱到,服務顯的尤其重要。
愛馬仕的凱莉包,是幾乎所有的名女人夢寐以求禮品。每一只凱莉包,都會在提包內側標示是由哪一位匠師所制,要送修、保養,就由同一個匠師來幫你服務,并且還會幫顧客縫上個人簡單的英文名字,這樣講究的制作流程與后續服務,也怪不得它的價格雖居高不下,但購買者仍是趨之若騖。
一件商品的價值中,服務占據著一定的比例。其實,企業也好,加盟商也好,都知道服務才是今后企業生存的根本,但為什么服務水平依舊上不了一個新的臺階,主要還是落實問題,以及缺乏一定的創新。當同樣的服務存在于幾個加盟商之中,那么這種服務也就沒有什么特殊的價值,如果能有一個體現企業文化特色或者服飾自身特點的服務,也就是品牌服務,那么通過服務刺激消費,而消費又刺激生產,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