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 夯實強國基礎
記者:“十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令人矚目, 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生產大國,這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那么“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田理事長:我們應立足科學、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由數量增長型向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型方向轉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建立研發和生產制造體系,發展品種,提高質量,建立覆蓋全球的市場銷售網絡。爭取在技術、生產、管理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縮短5-8年,為實現行業強國目標奠定基礎。
記者:從大國到強國,這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多年的夢想和奮斗目標。為了奠定強國基礎這樣一個宏偉目標,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期間將進行怎樣的努力?
田理事長:簡而言之,就是十六字的工作方針:立足創新,調整結構,創建品牌,著眼未來。立足創新,就是必須要確立以創新求發展的觀念,把立足創新貫穿到改革與發展的全過程中,以保證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調整結構是今后5年行業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和主要任務,是企業發展的著力點;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和企業文化的體現,是企業競爭力強弱的標志。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中,技術、產品、生產、服務可以跨國界流動,但品牌屬于企業、屬于民族、屬于國家,我們的企業必須把品牌作為企業的旗幟,作為做大、做強、做久的強大武器去精心培育、全力打造;著眼未來就是要
看到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以全球的戰略眼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的兩種資源,駕馭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牢記2020年基本實現世界縫制機械制造強國的遠景目標,牢記今后5年我們的—切努力都是在為實現強國目標而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記者:您談到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模式。這說明“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模式將實現嬗變。而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模式不但對中國整個縫制機械行業會產生
重大影響,同時也將對世界縫制機械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田理事長:是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縫機業將創新發展模式,抓住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關鍵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行業發展的全局,從根本上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以及經濟發展過多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走科學發展的道路。今后5年里一定要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戰略重點,按照走新型工
業化道路的要求,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職工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探索一條低耗、高效的發展路徑,實現行業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記者:行業將怎樣來著力調整結構,轉變行業經濟增長方式?
田理事長:調整結構是實現行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途徑。今后5年,必須把結構調整與升級作為行業發展的一—條主線緊緊抓住。
其主要著力點是:1.堅持用先進適用的技術改造行業,調整行業技術結構,加快向先進制造業轉變的進程,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應用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廣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全面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推動行業發展過多依賴要素投入轉向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化,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2.調整產品結構,進軍中高端市場,提高發展質量。所有的企業都要以市場為導向,把研發、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檔高質量產品作為“十一五”任務的重中之重,以徹底改變“中國產品”目前市場上量大價低,難于進入主流用戶的不利局面。3.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實行資源整合,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改變目前行業企業數目大,規模小的狀況,提高生產集中度,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4.鼓勵和促進業內企業集聚,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形成行業穩固的支撐和發展平臺。5.努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推動行業產業升級,這是行業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