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機業發展模式將嬗變
“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將立足科學、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由數量增長型向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型方向轉變。這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具有轉折意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中國縫機業建立新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意味著: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資源和環境投入,以量的擴張實現增長轉向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
步,以提高效率獲取經濟增長。
推進企業信息化 為嬗變提速
今年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企業信息化推進年”,因此,推動產業信息化建設是今后幾年行業工作的重頭戲,而這也將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指出:全球化和信息化作為世界經濟的兩個熱點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中國縫機業要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就必須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而推動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任務首先必須實現產品數字化,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嵌入式技術等各類電子信息技術,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光機電一體化產品,
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與數字化水平,拓寬產品用途和增強功能,從而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其次,實現及生產制造過程信息化,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先進設計軟件提升研發手段和
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企業生產流程,廣泛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和數字控制的先進制造設備,重點推廣應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制造)、CAPP(計算機輔助
工藝計劃)、CAT(計算機輔助測試)、PDM(產品數據管理)、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柔性制造系統(FMS)、模糊控制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等技術,提高設計及制造過程的信息
化水平。最后,實現管理過程信息化。實現管理信息化是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重點對財務、采購、質量、人力、銷售、技術等管理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推進企業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并要完善電子商務的網絡設施配套與系統建立,建立企業商務網站,積極開展電子商務交易,增強快速響應市場能力和運營效率,從而實現管理的系統化和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