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青董事長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通宇管理模式引起央視高度關注
5月23日,通宇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曉青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通宇控股集團經過20多年發展歷程,已經形成了較為科學的、完整的、系統的“通宇管理模式”,使企業從粗放型制造企業轉型為規模型集約型科技型企業,企業從仿造、制造走向創新、創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陳董說:通宇模式首先是“創新慨念”。創新是企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科技才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奇跡。創新要與時俱進,不僅要技術創新,而且還要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通過創新,使企業成為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國家火炬計劃企業等,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科研項目;研發的產品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大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化國際大轉移,以及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來臨,以科技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陳董說:“價值概念”是通宇模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價值是榮譽的象征,價值是財富的代名詞,創造“價值概念”,體現通宇人的價值人生觀,樹立員工“一針一線縫制通宇藍圖、一分一秒體現人生價值”的高尚情操,“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辦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的價值觀念,以價值成就人才。價值雖不是勞動,卻是勞動的多少;價值雖不是商品,卻是商品的財富;價值雖不是人生,卻是人生的體現。通宇并逐步形成了品牌價值、人生價值、財富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等等。通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005年又與區慈善總會簽定100萬捐款協議,成立通宇慈善救助基金;與當地的駐軍結成友好單位、與當地的6個貧困村莊和路南養老院結成幫扶對子等,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陳董說:通宇模式的“精細概念”,就是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現生產力的合理配置和更佳動作,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標,完善企業生產、現場、物資、設備、質量、成本等各項的精細管理,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走可持續發展和新型工業化之路。細節決定成敗,做事不能麻糊,任何細小的工作都要精心去做。企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必須進行科學有效的精細化管理,從細微的動作或事情做起、把工作做精做細。鑄造出更具有創造力、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吸引力的通宇企業。
陳董說:通宇模式要樹立“時間概念”。時間不僅是考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也是衡量工作效率的唯一標準,只有充分的利用時間,才能贏得商機。通宇在管理上強調時間第一的觀點,實行單位時間的定額制,超額或提前完成任務,就說明在工作技巧上有創新、在工藝改進上有創新、在工作方法上有創新。通宇在每年舉辦的技能大比武中,成績總是在攀升和刷新。例如鉆床的模具改進加工工藝,就能一天多生產出近百個產品,一年就能多創幾十萬元的產值,這就是時間概念促進了創新理念、時間概念促進了科技進步和企業的快速發展,時間概念體現出人生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陳董說:通宇模式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的思想和靈魂,企業文化是發揚企業精神、展示企業形象、推動企業和諧健康快速發展的動力,是企業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也是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形成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概念,企業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塑造企業的完美形象;對內是一種向心力,凝聚全體員工的精神動力,逐步培育形成了通宇的制度文化、品牌文化等。通宇以“親和、親近、親情”為文化核心,提倡“和睦相處”、“和善相待”,形成和諧的氛圍,鑄造和力,倡導崇尚交往的人際關系,形成關心、理解,尊重的和諧大家庭;倡導親情,注重感情,講求實情,造就真情,塑造高尚情操和工作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