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縫料運送時間 縮短服裝生產周期的有效方法
眾所周知,大多數縫紉車間80%的時間耗費在縫料的運送上,只有20%的時間真正用于縫制、熨燙和后整理。整理和運送縫料在生產中既耗時又費錢,若能對工序進行有效調整,即可節省生產成本。
換言之,若每件衣服耗時30分鐘,只有6分鐘是用來創造利潤的。其余24分鐘用在縫料運送和處理上,并沒有增加實際價值。
以兩裁片合片為例來說明:
·選第一片衣片,選第二片,擺好衣片位置,置于針下待合片。
·分三次合片(停頓并移動衣片,確保線跡在一條直線上)。
·將兩衣片放好位置,置于針下準備縫第二道線。
·分三次合衣片(再次停頓并移動衣片,確保線跡在一條直線上)。
·疊好,放在邊上,做記錄。
操作非常簡單,但顯而易見,真正創造價值的工序,不是縫紉過程中挪裁片、不是選片、不是置于針下、不是疊好放在邊上或記錄,而是合片時的縫合過程。
縫料的運送方式極大影響非生產性步驟的時間。備料女工和來回巡視的監督員并沒有直接參與生產,上述操作中折疊衣片、扎捆和解捆也是非生產性步驟,但卻又必不可少。這些工作都需耗費時間和成本,因此會降低公司的利潤率甚至削弱對客戶需求及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在工位之間傳送物料根本不能創造絲毫價值,如果兩道工序之間產品堆積,則會更糟。物料運送不僅沒有為服裝增值,反而耗費成本,占用空間。面料成本及前期工作費用通常都是需要預付,因此會影響現金流動。公司還可能為購買面料而透支,并因此而支付利息。而直到將衣服賣給顧客后這些工序才可能會有收入。
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迫使生產商不斷改進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 并能按客戶需求快速周轉,因此需要在生產流程中減少工作量、增加靈活性。
隨著產品市場導向化以及款式多樣化,企業需要能迅速對此做出反應,所以對不同產品要靈活處理并要增加服裝款式。在整體計算公司成本時,不僅要考慮勞動力成本,還要考慮時間耽擱以及在制作過程中和已完成的產品中凍結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