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傍“名牌”?
- 日前,家住成都市雙林路的關女士花了285元,在西御龍街附近的一家外貿服飾店買了一件“阿迪達斯”運動衣。沒想到,剛過了一次水,運動衣背面的“adidas”標志就明顯褪色。記者隨后走訪了成都市的十幾家外貿服飾店,發現這些店內賣的多數都是名牌貨,但售價卻比專賣店便宜得多。
多數“名牌”無廠家標簽6月11日,記者來到成都市的青年路、營門口路、建設路的十幾家外貿服飾店。“阿迪達斯”、“耐克”、“彪馬”、“杰克瓊斯”、“POLO”……家家店里擺放的都是知名品牌。
在營門口路的一家外貿服飾店,見記者上門,該店老板臉上立刻堆滿了笑容:“我們這里的東西都是名牌,但價格卻比專賣店的要低得多。”“這些名牌的質量如何?”記者問。“質量還算過得去,但和專賣店比還是要差一截。價格和質量成正比噻!”老板說。
記者發現,與普通的服裝店不同,外貿服飾店里的很多服裝沒有廠家的標簽,取而代之的都是商店自己設計的統一標志牌,上面再貼上簡易的價格簽。而少數有廠家標簽的服裝,其商標上的內容也多是英文、韓文或日文,找不到一個漢字。而很多服裝的款式都與專賣店里的極其相似,只是在顏色的深淺和細節的處理上略有區別。記者詢問這些是不是正規貨時,所有的店主都是含含糊糊地說,自己賣的都是“正品”。
賣假貨成公開秘密這些外表看起來和名牌沒有什么兩樣的服裝到底是不是假冒?一位曾經營過外貿服裝的王小姐道出了其中的奧妙。“現在的外貿服飾店,不少都是假貨店,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王小姐告訴記者,這兩年,成都的外貿服裝店越開越多,并且都在向市中心集中。
王小姐說,外貿服飾店內的服飾通常分為兩種,正品與仿冒貨。國內貼牌廠家生產了過多的名牌服裝,或是因種種原因被退回的服裝,就是所謂的“正品”。另外的則是一些小廠家“傍名牌”生產的服裝,這根據質量不同,又分為“A貨”、“B貨”等。
“做外貿服飾店,渠道非常重要,如果你有關系拿到正品,一定不愁賣,但現在,市場上的正品貨已經很少了。”王小姐說,知名品牌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和正規代理商的利益,對國內貼牌廠家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對殘品、次品的控制。因此,現在的外貿服飾店想拿到“正品”已經非常困難,經營者們只好加大從一些小企業購進假冒名牌服裝的進貨量。
工商:售假者處罰不輕成都市工商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姓名,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沒收違法所得。此外,執法部門還可以根據情節,對商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記者趙彬)